儲光羲《洛中送人還江東》唐山水詩鑒賞
儲光羲
洛城春雨霽,相送下江鄉。
樹綠天津道,山明伊水陽。
孤舟從此去,客思一何長。
直望清波里,唯余落日光。
這是一首送別詩。元楊載認為送別詩的一般寫法為“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 (《詩法家數》)。這首詩既沒有托酒將意,也無相勉致意之詞,詩中寫景言情,只從“淡”處著眼。
詩的首句 “洛城春雨霽”,描寫當時的東都洛陽春雨新晴,風和日麗。這句雖沒寫情,但很容易使我們想到王維的“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別的氣氛、送別之情已在其中,次句 “相送下江鄉”便水到渠成、自然而生。“下江鄉”點題中的“還江東”,江東,指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
詩的三、四句依然宕開寫情,著力描寫送別道上的景致。天津道,即天津橋,山,指龍門山,伊水流經其間。雨過天晴,天津道上的樹木如新浴一般,嫩綠欲滴,伊水之陽的青山和伊水相映,也顯得格外明凈清新。詩人把“綠”和“明”兩個形容詞用作動詞,不僅寫景著色,而且給人一種春意萌動之感。三百年后,王安石苦心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 中的“綠”字,豈知已是拾人牙慧了。這兩句,詩人似乎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春光山色,忽視了被送之人,但“天津道”與“伊水陽”,一橋一水聯系在一起,又產生了一種味外之味。天津道春色晴和,喜友人得天時之利,伊水春雨新漲,又喜友人有航行之便,明是寫景,而暗含詩人對友人還鄉路途的關切。個中情味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
分手之前,詩人忙于替友人作旅途打算,竟忘了分手的“黯然銷魂”。直到友人乘坐的孤舟遠去,詩人才覺得悵惘孤單,若有所失。“客思一何長”是詩中唯一直接寫情之語,以問句的形式,顯得委婉含蓄。用 “長”字形容“客思”,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視線、思緒隨舟遠去的情景,在結構上,也為最后兩句作了過渡。
“直望清波里,唯余落日光。”詩人佇立岸邊,依然遙望遠波,但是河面空空蕩蕩,只有殘陽映照。伊水以清澈著稱,故曰 “清波”。“直望”二字,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王維《齊州送祖三詩》)的送者情態。“落日光”,說明詩人在岸邊佇立時間之長,從“山明” 之時到落日時分,詩人“直望清波”,較之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更見情深意長,更顯出 “客思”的悵惘迷茫。
這首詩基本上是前四句寫送別之景,后四句寫送別之情。寫景,景中之情“其淡如水,其味彌長”,寫情,又融情于景,勾勒了一幅情深意長的送別圖。全詩疏疏淡淡,至味綿長。
上一篇:王建《江館》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寀《浪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