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寀《浪花》宋山水詩鑒賞
王寀
一江秋水浸寒空,漁笛無端弄晚風。
萬里波心誰折得,夕陽影里碎殘紅。
自然界那些爭奇斗艷、姹紫嫣紅的百花,一直是千百年來詩人們歌詠不衰的主題。此詩卻別出心裁,以水波上的“浪花” 為主題,從而描繪出一幅意味雋永的秋江日暮圖。
關于此詩,洪邁的《夷堅志》記載: 一群“不逞之徒” 要難為售詩京都的曹道沖,求《浪花》絕句,并限“紅”字為韻,曹謝以不能,讓他們去求王寀學士,王欣然捉筆,一揮而就。“浪花” 與 “紅” 實難發生聯系,因此難住了曹道沖,而王寀卻技高一籌,令人嘆服。
首句 “一江秋水浸寒空”,以一“浸” 字引出了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宏大氣象和清冷的氛圍。不知是秋水浸得高天透出了寒意,還是天空映得秋水更加澄清? 第二句 “漁笛無端弄晚風”,為“浪花”出場奏響了序曲,柔和的晚風夾著幾絲寒意,把那渺渺的笛聲送到很遠、很遠……這兩句詩,既有畫面的襯托,又有聲音的渲染,可說是“浪花”未出,先已有浩渺空闊之意了。第三句“萬里波心誰折得”,詩人至此作一跌宕。“浪花”雖具花名,卻折不到手,況又在“萬里波心”! 這 一設問,還使人們無意中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態之花,對比起來,更可體味出“浪花”的超然不群、可望而不可即了。正是這巧妙的一問,問出了幾許遺憾,問出了幾許惆悵,這首小詩也因而跌宕有致,耐人尋味了。
前三句,詩人從底色、音響、感受諸方面層層鋪墊,筆筆渲染,于是,結句“夕陽影里碎殘紅”便呼之欲出了。這是全詩的警句,使全詩至此達到了高潮; 如同猜謎一樣,至此才露出謎底。原來詩人所詠之“浪花”,卻是倒映于水中的一輪殘陽!在泛起陣陣漣漪的江水中,它散成了點點碎片,似花之將謝,染紅了一江寒碧,在清麗幽邃的背景上,抹上了生動而又凝重的一筆。
結尾處的妙筆生花,離不開前幾句的烘托鋪墊。“夕陽” 暗由浸入江水的“寒空”引入; 有“晚風”吹“波”,才使圓圓的夕陽倒影,“碎”成點點鑠金,絢爛耀眼,給人以 “碎殘紅”的幻覺; 那裊裊的“漁笛”,使癡呆呆被美景所傾倒的人們心中,起了那么一絲惆悵,體會到那么一種深邃、幽遠的意境。搖曳多姿的“浪花”就是這樣顯出了楚楚動人的韻致。
寫秋江日暮,喻太陽的倒影為花,并非王寀首創,先已有大詩人白居易的名句在: “日出江花紅勝火”,“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但王寀此詩,從取境角度、造境氛圍來看,自有其獨到之處,即使置于前人名句之間,亦不失其綽約風姿。
上一篇:儲光羲《洛中送人還江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蘇軾《浴日亭在南海廟前》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