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萬頃
井桐飛葉送秋聲,籬菊緘香待晚晴。
斗柄橫斜河欲沒,數山青處亂鴉鳴。
這首詩寫天方破曉時景象,全詩四句都側重于從感覺效果上來突出天色放亮時的特征。詩人選取的是深秋時節的早上,從整個氣氛和環境背景的選取上,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當時情形:早上起來,秋景無限,一片蕭索和冷落中浸透著瑟瑟寒意。這時候,自然在人的聽覺和視覺里會形成一種層疊相一的印象,格外地寧靜和明晰。因而詩人的《早作》也是傾其筆墨于這一印象之上。
“井桐飛葉送秋聲,籬菊緘香待晚晴。”這是一早所看到的最直接的景象。井邊梧桐樹上的枯葉在冷風中慢慢地飄落了,在這寧靜的清晨,即使它落地聲音那般細小,仍讓人感到一種內心的驚動,仿佛大自然有意識借此傳遞寒秋的信息。“籬菊緘香待晚晴”。緘,是包扎住的意思。養在竹籬中的菊花,在這清秋的早晨,尚未見到太陽,所以沒有香氣,仿佛是有意包扎封鎖了香氣,等到午間日出。這些均寫眼前近景。后面兩句是寫遠景,“斗柄橫斜河欲沒,數山青處亂鴉鳴。”北斗星座隨著天色破曉而漸漸傾斜,澄波閃耀的銀河,在曉色中顯得越來越淡,即將隱去。遠處,在天和地相連的地方,一座座山巒背依著青天,在視野的盡頭構成了一條蒼青色的起伏交錯的曲線,可以聽到一陣陣的寒鴉聲,在無邊的秋色中傳來。
詩人創作是以視覺為主的。而其視覺又是有秩序地循著層次延伸,由近及遠,由低及高,乃至無窮。寫秋葉,寫籬菊,這都是眼前所及;而寫星河,寫亂山則是極目所見。在這種視覺的沿進中,除了“看”所意識到的明晰寥廓這一最初意識層外,還含有一種靜的意識,這正是感覺的轉化。詩中寫到落葉驚秋之聲,寫到亂鴉鳴叫,這實際上也是為了突出表現秋景,這些所構成的聽覺意識也是圍繞視覺進行的,似乎這些響聲更襯托出了秋天早上的寧靜,更增加了秋的廣闊和秋意無限。
上一篇: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選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施樞《夜泊黃灣》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