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札《曉過伊水寄龍門僧》唐山水詩鑒賞
司馬札
龍門樹色暗蒼蒼,伊水東流客恨長。
病馬獨嘶殘夜月,行人欲渡滿船霜。
幾家煙火依村步,何處漁歌似故鄉。
山下禪庵老師在,愿將形役問空王。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是詩人于羈旅途中寫給龍門寺僧的 一首詩。第一二句寫詩人行至龍門伊水旁,遠遠望去,只見龍門寺掩映在蒼蒼莽莽的黯淡樹色之中; 伊水東流緩緩,好象其中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自己的客居之恨 一樣。這二句以灰黯凄迷的色彩、感傷悲涼的景象,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三四句寫道路的艱難和行人進退唯艱的困境。用字極為洗煉。詩人先從馬是“病馬”,嘶是“獨嘶”,月是“殘月”下筆,構成了極為孤凄慘淡的畫面: 天色將明未明之時,天邊斜掛著一彎似明似暗的殘月,一匹瘦弱的病馬遲遲不肯邁步,仰天發出陣陣撕心的哀鳴。在這樣的畫面里,是不難感受到詩人強烈的羈旅之愁與孤獨感的。更何況詩人正欲乘船渡過伊水,偏又遇上滿船清霜,竟無落足之地,這就在強烈的孤獨感上,又加進“行路難”的感嘆,使詩意更見深沉。
五六句詩境猛地一轉,在做足了的凄慘境界之外,令人意外地透出一點兒溫馨親切的景象。詩人從遠方夜色籠罩的村落中,猛地發現了星星點點的炊煙與燈光,詩人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了; 正在這時,又從什么地方飄來若有若無、若斷若續的漁家歌唱,這多象家鄉的漁歌啊! 剎時間,詩人仿佛忘卻了眼前行路之難、心境之孤,而沉浸在對家鄉的夢想中。詩人迷茫了,不知所措,何去何從? 于是七八句寫詩人欲將滿腹迷茫去向龍門禪師請教,以便找到解脫的方法。“形役”,指人為自己的身體等外在東西(也包括功名等)所束縛; “空王”,即佛的尊稱。
這首詩與其說是寫羈旅,不如說是寫詩人對人生的總結和看法更為確切。詩中充滿了詩人對人生的矛盾感,表示出前路茫茫的巨大苦悶,具有強烈的象征性。首聯是暗寓人生的黯淡、迷茫與惆悵; 頷聯表現人生的孤獨、寂寞和艱辛; 頸聯則從另一個層面寫人生的樂趣、溫暖和希望; 尾聯流露出詩人在人生矛盾面前所感到的無所適從和欲以宗教為解脫的心境。此詩因是以象征的方式寫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在寫景上就特別精于剪裁,每一景、每一物、每一幅畫面都具有特定的意蘊和內涵,能以最富特征的意象喚起人的審美體驗,去領略其中深意。比如那“病馬”、“獨嘶”、“殘夜月”、“滿船霜”的意象,幾乎一看到這些字眼,就能喚起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慨嘆; 而“幾家煙火”、“何處漁歌”又很自然地給人帶入一種溫暖光明的意境。這種明暗、冷暖色調的強烈對比,把抽象的人生矛盾感表現得極為鮮明,不僅給人以美的感受,更引起了人們對人生的某種思索和啟迪。
上一篇:韓偓《曉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趙執信《曉過靈石》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