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懋《廬山雪》明山水詩鑒賞
王世懋
朝日照積雪,廬山如白云。
始知靈境杳,不與眾山群。
樹色空中斷,泉聲天半聞。
千崖冰玉里,何處著匡君?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南傍鄱陽湖,凌空而起,瀑布飛湍,群峰蜿蜒,自古以來就是游歷勝地。我國的不少文學家,登賞廬山,吟詩作賦,但是著力描寫廬山雪景的篇什卻為罕見。王世懋這首詩可說是補其缺憾了。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突出特點是描寫與議論交錯使用,寫實與傳說糅合為一。
好的詩篇,總是以具體形象感人,而不是以抽象的議論直發感慨,但是不脫離形象的議論,往往能和形象相映生輝。詩的前兩句緊扣詩題,描寫廬山雪。大雪初霽,萬物澄凈,朝日流輝,廬山積雪潔白如瑩,熠熠閃光,就象天上飄動的團團白云。朝日映照,寫出了廬山雪的光澤,“如白云”寫出了廬山的高聳云天和廬山雪的輕靈悠杳。廬山雪峰鑲嵌于藍天之中,與白云不分彼此,廬山雪峰豈不是天上仙境?很自然地引出三、四句的議論。據南朝釋慧遠的《廬山記略》云: “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際,……受道于仙人,北游此山,遂托室崖岫,即巖成館,故時人謂其所止為神仙之廬,因以名山焉。”詩人面對廬山雪景,對仙人的傳說頓感心領神會,對廬山 一山獨峙的形勢深有所悟: 廬山果真是神仙之境。“杳”字與前面兩句的描寫相互映帶,給廬山雪景增添了空靈的韻味。這兩句雖直抒感想,但附麗于描寫,議論中糅進傳說,與描寫互相生發,較之單純寫景,生出不少波瀾內蘊。
五、六句從云天之中的廬山雪景寫到雪峰之下的雪景。平日蒼翠的樹林,如今白雪如蓋,只有樹身還隱約可見其色,所以說“空中斷”;“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其湍奔之聲直達云間,所以說“天半聞”。“空中斷”“天半聞”與頭兩句的“朝日”“白云”照應,與“靈境杳”又相互映帶,具體地展現了廬山雪景的不同凡俗。七、八句承三、四句匡裕神人的傳說,詩人悠然發問: 千崖萬壑均是冰雪世界,匡裕仙人住在哪里呢? 三、四句已曰 “始知”,最后一句又發出疑問,不僅行文跌宕,而且更見出廬山雪的深杳,又 一次回應“靈境杳”,刻畫出一個超凡高潔的境界。
這首詩寫景與議論交錯布置,實寫與虛寫相映相帶,在廬山的奇異雪景中融進了神奇的傳說,廬山雪景寫得空靈杳渺。
上一篇:釋道潛《平山堂觀雨》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彭孫遹《彭蠡夜泛》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