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位《澧州道中》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舒位
暮云無際楚天低,林木蕭蕭響竹雞。
聽出一聲行不得,黃陵秋色滿湘西②。
這是《澧州道中》五首中的一首,寫的是作者行進在澧州道中的羈旅之愁和離別之苦。全篇皆是寫景,但每一景物無不顯示出作者的感情色調。
古人寫離別,一是由別時想象別后,二是由別后追憶別時。本詩屬于后者。首句“暮云無際楚天低”從柳永《雨霖鈴》詞中“暮靄沉沉楚天闊” 一句化來。柳永是在欲別未別之際作此懸想,而舒位則是在離別之后親歷此境。“暮靄沉沉”化為“暮云無際”,暗示行程的遙遠和艱難; “楚天闊”化為“楚天低”,情緒更為壓抑、消沉。澧州原屬楚地,故有“楚天”之說。暮云低垂,連天空也似乎接近了地面,以此造成 一種視覺心理,把景語變做情語。次句“林木蕭蕭響竹雞” 從首句的遠景推成近景,同時突出了聽覺: 秋風颯颯,林木蕭蕭,還不時伴隨著竹雞的啼鳴,猶如奏著一曲凄婉傷情的音樂。作者 一邊行走,一邊側耳細聽,不覺黯然銷魂。第三句 “聽出一聲行不得”,強化了聽覺心理: 在一片自然界的音響中,竹雞的鳴聲特別令人心驚肉跳,這種長在竹林、形似鷓鴣的鳥兒,似乎在不停地提醒著路人: “行不得也! 行不得也! ……”第四句: “黃陵秋色滿湘西。”寫作者由竹雞的鳴聲想到別時情景,最難忘懷的便是離別之所的那一片“黃陵秋色”。這是當時自然景色的寫真,也是離情別緒的一種象征。過去,二妃尋舜至黃陵而未見,死后又葬在此處。屈原《九歌·湘夫人》便對“黃陵秋色”作了一番令人愁腸百結的描寫:“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詩句感情幽邈,纏綿悱惻。作者在旅途中憶念及此,倍感傷懷; 這種情緒又推動其想象繼續擴展: 在湘西的澧州道中,在作者正在經過和將要經過的地方,到處都涂上了“黃陵秋色”,到處都籠罩著孤獨、惆悵、凄涼、悲苦的氣氛。“黃陵”至“湘西” 不僅是空間的轉換,而且是時間的延續,更是情緒的深化。本詩一切景語皆情語。前三句全是實寫,由大及小; 后一句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行愁與別苦相互比襯,構思奇巧,筆法洗煉。
上一篇:趙翼《瀾滄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忱《瀑布聯句香嚴閑禪師》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