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瀾滄江》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趙翼
絕壁積鐵黑,路作之字折。
下有百丈洪,怒噴雪花熱。
這首寫景小詩是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寫的。當時,詩人正在貴西兵備道任上,奉調到云南參加對緬甸的戰爭。行經的瀾滄江,在云南西部,穿行于橫斷山脈之間,山高谷深,急湍洶涌,極有氣勢。趙甌北以二十個字寫瀾滄江,篇幅短小,卻能狀寫出這條名川震懾人心的水態山容。
“絕壁積鐵黑,路作之字折”,寫的是瀾滄江夾岸聳峙的橫斷山。它們是那樣的高峻陡峭,無可攀登,山色墨黑,山石堆疊如同垛著一堆堆沉重的鐵塊。征人在山間跋涉前行,路途就象“之”字那樣曲折。這十個字不僅寫出了山的外形,而且寫出了山的質感,寫出這崇山峻嶺給人的沉重感、壓迫感、閉塞感,為描寫瀾滄江提供了一個特異的典型環境。
“下有百丈洪”,終于從山寫到了水。這瀾滄江在墨黑的高山之下跌蕩穿行,不是涓涓細流,而是一瀉百丈。尤其是詩人目睹的 一股飛瀑,極具威勢。瀑布沖蕩如“怒噴”,激起一堆堆雪花似的白浪,浪花的翻騰,又使人有如觀沸水似的感覺。借“雪花”喻浪花,并不新奇,如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趙翼的創新之處,在于道出 “雪花熱”。“雪花” 與 “熱”似乎是不可調和的,詩人卻別出心裁地把這兩個各處一端的詞語搭配在一起,以“雪花”狀形喻色,以“熱”表達主觀感受,將不調和轉化為新的和諧,表達出奔騰翻涌的瀾滄江給自己的強烈印象。
趙甌北的詩,隨意抒寫,重在性靈,時有過于淺露俚俗之作。但這首小詩寫得硬語盤空,動人心魄,顯示出詩人在淺俗之外另具一番功力。如音律方面,詩人就有意追求 一種艱澀險仄的韻致: 全詩二十個字里,僅“之”“洪”“花”三個平聲字,其余十七個都是仄聲字;這十七個仄聲字里,短促閉塞的人聲字就占了十個; 而頭一句“絕壁積鐵黑”,竟連用五個入聲字,讀起來佶屈聱牙,傳神地寫出瀾滄江邊橫斷山脈崎嶇巉巖的風貌。其余三句也是每句僅一個平聲字,窮形盡相地狀寫出橫斷山脈和瀾滄江水雄奇險惡的勢態。
上一篇:譚嗣同《潼關》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舒位《澧州道中》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