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江上》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王士禛
吳頭楚尾路如何①,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詩的首句以反詰開頭,先交代此行的蹤跡是在 “吳頭楚尾”。這里楚水吳山,紆回環抱,首尾相連。指出此地富于山水的環境特點。“路如何”三字,寓意不盡,不僅指此地是吳楚交界之處,地勢險要,山水縱橫,現實道路的艱難,而且也包含有人生道路的艱難因素在內,透露出詩人渡江前抑郁憂悶的內心狀態。“煙雨秋深暗白波”,緊接上句,點出此次渡江時令是在深秋,由于煙雨迷濛,使得本來呈泛白波的江水也變得暗淡起來。通過深秋的煙雨和似明似暗的江波,構成了一幅迷濛渺遠的圖畫,呈現出一派朦朧的美感。“暗”字下得十分貼切,對秋江煙雨風寒水冷的景致,起到了渲染的作用,使詩的意境也帶有一種凄清晦暗的色調。
三四句用簡潔洗煉的語言,描繪出渡江所見對岸景色,曲折委婉地透出詩人渡江時的感受。渡江時天色已晚,又值江潮上漲,就更令人感到風寒水冷,加上對岸山林里黃葉瑟瑟,一片蕭索; 天空中雁聲陣陣,凄厲哀婉,不禁使詩人興會無端,情思不盡。“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這種凄清冷落的秋江景色渲染,實際上正是跋涉道路的詩人內心抑郁憂愁心情的外現。詩人內心此時想到的是什么?沒有明說。也許是感嘆羈旅道路,天寒歲暮,不能返家團聚的游子思鄉之情,或者有感于流光易逝,引起對仕途未達,功業難成的擔憂。……所有這些感傷的情緒,詩人都留給讀者去體味,去沉思,從而帶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王士禛論詩標舉“神韻說”,強調即景會心,“佇興之言”,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楊際昌《國朝詩話》評其七絕云: “點染生新,自是作手。終以眼前情景天然,有興會有情寄者為最上乘。”這首絕句可以說是王士禛“最上乘”的代表作。
上一篇:王士禛《江上》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勃《江亭夜月送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