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恢
昔因征遠向金微, 馬出榆關一鳥飛。
萬里只攜孤劍去, 十年空逐塞鴻歸。
手招都護新降虜, 身著文皇舊賜衣。
只待煙塵報天子, 滿頭霜雪為兵機。
韋莊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武藝超群而又忠心報國的邊疆將帥的形象。
前四句點明他是一名“邊”將。金微山,在大漠之北。《后漢書·和帝紀》:“大將軍竇憲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圍北單于于金微山。”唐時置金微都督府。他過去因為征討遠處的敵人而向金微山進擊,想當年他豪氣如山跨馬出榆關(即山海關)輕捷如一鳥之飛。“身輕一鳥過”是杜甫《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詩中的名句,作者巧妙地移來用在此處。接下去“萬里只攜孤劍去”一句,著一“孤”字與“萬里”之遙相互映襯,將他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十年空逐塞鴻歸”卻將時間之長(十年)與時運不濟、未能建功立業(空)形成鮮明的對比,將他這種懷才不遇、壯心未已的志向和遭遇恰到好處地寫了出來。
后四句由“昔”而今。“手招都護新降虜,身著文皇舊賜衣”一聯將這位將軍的穿著和行動描繪了一番。他穿著唐朝皇帝過去賜給他的衣服,手里指揮著都護新近降服的敵人。“文皇”本指太宗,這里借指當朝皇帝。這表示著這位將軍并未因“空逐塞鴻歸”而氣餒,仍舊在為國效勞。他還時時不忘皇上之恩,將皇帝過去賜給他的衣服作為一種榮耀,穿在身上。他一心只待邊疆煙塵再起,便可報效皇帝的這種知遇之恩,“滿頭霜雪”,是為了軍事機宜用盡心機的緣故。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忠于皇帝和忠于國家有一致性。這位長期在邊疆征戰的將軍,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保衛祖國的事業,現在年紀已老,仍然以身許國,為國家的邊防事業出謀劃策。作者塑造并歌頌了這一個將軍,為祖國的文學寶庫中增添了一個愛國者的光輝形象。
整首詩寫得整飭而又不呆板,氣韻沉雄而又不失飛動之致,在晚唐詩壇上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一篇:張海鷗《贈邊將》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沈家莊《赤壁圖》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