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惠洪《晚歸福嚴寺》宋山水詩鑒賞
釋惠洪
淺抹濃堆翠卻煙,老松無數更蒼然:
石梯又入千峰去,時見樓臺夕照邊。
福嚴寺,位于衡山擲缽峰下,南朝陳光大元年(567),由南岳高僧慧思創建。它是南岳衡山著名佛寺之一。此詩即寫作者于黃昏歸途中所見衡山之景色。
詩作開篇,先從大處落筆,寫出衡岳青翠蔥蘢的特色。“淺抹濃堆”一語,以繪畫喻大自然造化之妙。“抹”,輕描淡寫也; “堆”,濃墨重彩也,二字用得十分生動,將衡岳翠色深淺不同的層次感鮮明地狀寫出來。而詩人意猶未足,又繼之以 “翠卻煙”三字,仍然就青翠之色喚起的視覺感受著筆,進一步渲染: 南方山間,黃昏時常生煙嵐,但此時衡岳一派蔥蘢,竟象驅退了輕煙薄靄的籠罩一般,不減其鮮翠直撲人眼簾。這里以煙為反襯,烘托出衡岳郁郁蔥蔥的生氣。在這一派郁蔥中,尤其以無數老松引人注目,這些老松不僅不呈衰老之態,反而蒼蒼然更具蓬勃生機,這又更進一層渲染出衡岳的森莽氣象。然后,詩人變換視野,將目光投向縱深處去,只見“石梯又入千峰去”,此句平平道出卻意味深長,一個“又”字,與上一句“更”字緊扣密合,乃是借上文極力描寫之勢層層遞進,又隱隱挑動下文: 眼前之景色已是如此美不勝收,千峰深藏處還有些什么樣的佳境呢? 不禁令人大生遐想,直欲一探究竟。最后一句 “時見樓臺夕照邊”,便緊承第三句而來: 千峰遮掩的深幽之處固不得而見,但夕照輝映下,不時可見點點樓臺綽約姿影。所謂“時見”,當是詩人行于曲折山徑上的視覺效果,峰回路轉,妙景紛呈,千峰深處果然大有佳境啊。
此詩以目光橫觀縱覽的游動變換為線索結構全篇,詩人抓住衡岳郁蔥青翠的山色為基調,點之以蒼然老松、深幽石徑、夕照樓臺等物象,構成一幅色彩鮮明、富于立體感的畫面,展現出衡山深幽靜謐而又充滿盎然生氣的獨特風貌。
上一篇:孔尚任《曉望西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真山民《晚步》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