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贈蓬子①》原文與賞析
驀地飛仙降碧空。
云車雙輛挈靈童。
可憐蓬子非天子②
逃來逃去吸北風(fēng)。
【注釋】
①蓬子:即姚蓬子,曾任《文藝生活》和《文學(xué)月報》的編輯,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加入“左聯(lián)”,1934年4月被捕,5月發(fā)表《脫離共產(chǎn)黨宣言》脫黨。魯迅在書信中,曾多次對其怒斥。
②天子: 指穆木天。穆木天為吉林伊通縣人,1930年加入“左聯(lián)”,不久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4年在上海被捕。此稱穆木天為 “天子”,乃戲稱。
【析】 魯迅此詩的本事頗多歧解。據(jù)許廣平在抗戰(zhàn)時期的解釋是: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后,穆木天同其妻麥德廣在逃難中失散。由于穆木天同姚蓬子甚熟,穆妻便攜帶兒子和行李,乘兩輛黃包車到姚蓬子處尋夫,而其夫并未在姚家。此事姚蓬子對魯迅講后,魯迅即興寫下此詩相贈。
仔細(xì)玩味這首詩,佳處頗多,而最為妙者有三。
其一,以小見大,以小事包容大的社會內(nèi)容,得辯證之妙。此詩寫作時間為1932年3月31日。在此之前的1月28日,日本軍國主義者發(fā)動了 “一二八”凇滬之戰(zhàn),駐滬19路軍奮起抵抗,戰(zhàn)火歷時一個多月。在此期間,人們?yōu)榱硕惚軕?zhàn)火,紛紛離家逃難。對這一重大事件,魯迅此詩并不作正面反映,只是寫了一位文化人在戰(zhàn)火紛飛之際,夫妻失散,妻子尋夫不得這樣一件小事,曲折地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給千千萬萬中國人所帶來的災(zāi)難和痛苦,由此小事可見出重大的社會內(nèi)容,此正得以小見大之妙。
其二,將人擬仙,運用戲稱,得寓莊于諧之妙。由于穆妻麥?zhǔn)系揭ε钭犹帉し騺淼猛蝗唬腥缦扇瞬黄谧蕴於担属斞笍街卑邀準(zhǔn)险f成是仙人,是“驀地飛仙降碧空”。麥?zhǔn)霞仁窍扇耍瑒t把所乘坐的黃包車說成是仙人的“云車”,麥?zhǔn)现右舱f成是“靈童”:“云車雙輛挈靈童”。總之,把麥?zhǔn)系牡絹韺懙贸錆M飄逸的色彩。但詩歌寫到三、四句,麥?zhǔn)线@位“飛仙”的形象卻急劇變化。第三句運用戲稱。古老的神話傳說《穆天子傳》,記有周穆王駕八駿馬見西王母的故事。“穆木天”同“穆天子”三個字中就有兩個相同,故魯迅將穆木天戲稱為穆天子,把他們夫妻逃難的慘痛現(xiàn)實比喻為穆天子的夫婦神游以承上起下,第四句才點出逃難的實質(zhì):“逃來逃去吸北風(fēng)”,全以民間俚俗語句出之,點明麥?zhǔn)戏驄D這對飄逸神游的仙人,不過是困難期間一對平常、可憐的不得不“逃來逃去吸北風(fēng)”的難民夫婦。仙的飄逸同難民的慘狀形成巨大反差,在幽默滑稽的筆調(diào)下透出酸楚。
其三是起承轉(zhuǎn)合嚴(yán)謹(jǐn),得章法之妙。自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shù)》中首倡律詩有“起承轉(zhuǎn)合”之說后,不少人都視此四字為千古不移之法,清人王士禎甚至說律詩的創(chuàng)作“離此四字不得”①盡管說得有些絕對,但不少詩歌,無論是律詩或是絕句等,在章法上或自覺或不自覺都遵循著起承轉(zhuǎn)合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此詩亦然。詩的首句以突兀不平之筆起句,寫麥?zhǔn)象E然而至,甚合葉燮所云詩之開頭應(yīng)“如無半奇峰,拔地驟起”②的要求。這樣,起句便引人入勝,吸引了讀者讀下去的興趣。次句承接首句,補(bǔ)寫麥?zhǔn)系揭ε钭蛹业姆绞胶屯ブ恕R嗪蠗钶d所云接句應(yīng)“如驪之珠,抱而不脫”的規(guī)則。第三句撇開麥?zhǔn)喜粚懀D(zhuǎn)入寫其夫的情況,詩言“蓬子非天子”,意謂穆木天并不在姚家,最后以神龍掉尾之筆,由首句寫麥?zhǔn)现畞恚綄懫潆x去,同首句互相挽合,前后照應(yīng)。通篇起承轉(zhuǎn)合十分圓緊,甚得章法變化之妙。
上一篇:魯迅詩歌《贈畫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