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南歌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黃昏時的心情。通篇既有對這個女子相貌服飾的細致刻畫,也有對她周圍景致的具體描寫,但主要目的還是由此烘托出一種氣氛,用以籠罩讀者,使讀者能夠同樣地進入詞中女子的情緒之中。
開頭兩句先寫面部妝樣: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香墨是用來描眉的,燕脂即胭脂,是用來搽臉的,這從“彎彎畫”、“淡淡勻”上可以看出來,所以作者不用明說。這兩句,既可以理解為重在寫香墨的“彎彎”、胭脂的“淡淡”,也可以理解為重在寫“畫”與“勻”這兩個動作,因為接下去的兩句分別是一句寫妝束,一句寫行為,都可以與這開頭的兩句相呼應。“揉藍衫子杏黃裙”,這一句寫了兩樣服裝,而且不用動詞,直接讓“揉藍衫子”與“杏黃裙”并列在一起,給人一種一一描繪的感覺。于是前邊的“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兩句之間,也就帶上了這種一一描繪的意味,使讀者不能不特別關注描繪的對象,不能不關注這個女子的墨眉、脂臉,她的揉藍衫子和杏黃裙。本來下一句中的“點檀唇”也該放在這里一起寫,但作者有意把它放到后邊,而在這中間加上一句“獨倚玉闌無語”。這一句加得非常關鍵,有了這一句,整個上片的刻畫便一下子帶上了感情色彩。“獨倚玉闌無語”這六個字本身并沒有具體的感情內容,但它卻能傳達出一種特定的感情氣氛。從“獨”字中可以體會出孤單,從“無語”中可以感覺到哀怨;“獨倚玉闌”不僅是孤單而且還無聊,孤單無聊卻又“無語”,于是寂寞、哀怨、孤獨、惆悵、凄涼愁苦、百無聊賴這種種情緒,都被這“獨倚玉闌無語”六個字寫盡了。就“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這一句而言,“獨倚玉闌無語”是用來表現“點檀唇”時的心態的。然而“點檀唇”既是與“彎彎畫”、“淡淡勻”同為妝飾行為,那么“彎彎畫”與“淡淡勻”時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詞從下片起,視角發生了些變化。上片基本是作者從客觀角度來寫,而下片則更象是通過女主人公的眼睛來看周圍的景物。“人去空流水”,“空”字很帶感情,從純客觀的角度是想不到這個“空”字的。流水本沒有什么感情色彩,但當女主人公與她依戀的人在一起時,流水無疑會帶上“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詩意;而當“人去”之后,同樣的流水就只是枉自空流了。“花飛半掩門”中的“花飛”二字,暗示出季節是暮春。“流水落花春去也”,這種景象是很能讓人惆悵的,對于孤獨的女子,就更有一種飄零凋落的意味。時光流逝了,青春也流逝了,但“人去”如“行云”,走了就不再回來了。“亂山何處覓行云? ”看似詢問,實際上是在說無處可覓,感情是很沉痛的。詞寫到這里,從感情上說,該吐露的差不多已經吐露了。但古詩詞講求余韻,要“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在“亂山何處覓行云”之后,跟著是一句景語:“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這樣就把整篇詞推入了一個蒼然凄迷的境界之中。古人對于黃昏往往有特定的感觸,“斷送一生憔悴,消得幾個黃昏? ”所以杜甫寫“佳人”的孤單凄涼,就說她“日暮倚修竹”。這首詞在寫了“獨倚玉闌”之后,又加上一句“一鉤新月、照黃昏”,同樣是要讓讀者聯想無窮,使全篇之意味愈長。
總體上講,這首《南歌子》通過暗換視角,由寫人到寫景,由寫近景到寫遠景,最后以一個全景式的畫面作結。通篇看似寫景而其實寫情,其實寫情而重在烘托,不言而言,極有韻致。
上一篇:《顧貞觀·南鄉子》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詩經·卷耳》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