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鏗《五洲夜發》魏晉南北朝山水詩鑒賞
陰鏗
夜江霧里闊,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識火,驚鳧但聽聲。
勞者時歌榜,愁人數問更。
五洲在湖北浠水縣西長江之中,一名伍洲,相傳伍子胥由楚國去吳國時曾路過此地,故名伍洲。但按照《水經注》的說法,是因為江中有五洲相接,故名五洲。“夜發”即夜間出發,從詩中所描寫的情景看,詩人是從五洲出發,沿長江夜行,詩中描寫了江行的夜景。
全詩緊扣詩題中的“夜”字。長江離開三峽進入湖北之后,江面漸闊,顯得煙波浩渺。因為是夜間經行,又加夜霧迷蒙,使人感到無邊無際,與白天所見大不相同,故首句即言“夜江霧里闊”。用一“闊”字,寫夜間感覺是非常真實的。“五洲夜發” 之日,一彎新月高高的掛在天空,因夜色籠罩,夜霧迷蒙,又加不是在十五左右月亮正圓的時候,月光透過夜霧照在船上顯得非常昏暗,只有透過夜霧向高空遠望之時,才能感到月光的明亮。“迥”即遙遠之意,“迥中明”抓住了夜間霧中遙看新月的特色,開頭兩句寫夜景十分細致逼真。
三、四兩句,寫沿江夜行的小景。舟船在夜間飄流,茫茫黑夜,往往不辨南北,惟有江燈漁火,是指路的明燈,故用“溜船惟識火”一句寫足。船行江中,檣櫓軋軋,擊水作聲,驚動了夜宿的水鳥,野鳧受驚后或拍打著翅膀飛去,或發出驚叫之聲,只有憑著聲音,才能感知它們的存在與飛動、鳴叫。“驚鳧但聽聲”句,稍見奇警,以聽覺寫夜景,真切可見。
五、六兩句,轉筆描寫船上的舟子和船中的旅人游子。“勞者”即舟子榜人,他們一邊劃船,一邊喝著號子,唱著榜人之歌,而那些飄泊羈旅的游子,卻感到舟行的寂寞與愁悶,夜不能寐,一次次地在打聽夜已幾更幾點。末句詩的“愁人” 已暗暗將作者引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江行寂寞與愁苦。末句是以情結景。
上一篇:來鵠《云》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洪亮吉《伊犁紀事》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