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復古《會稽山中》宋山水詩鑒賞
戴復古
曉風吹斷花梢雨,青山白云無唾處。
嵐光滴翠濕人衣,踏碎瓊瑤溪上步。
人家遠近屋參差,半成圖畫半成詩。
若使山中無杜宇,登山臨水定忘歸。
戴復古是南宋江湖派里的名家。他“性好游,南適甌、閩,北窺吳、越; 上會稽,絕重江; 浮彭蠡,泛洞庭; 望匡廬、五老、九嶷諸峰” (毛晉《石屏詞跋》),足跡遍及南中國。詩作以描寫江南秀麗風光為多,也有一些感傷時事,表達收復中原之志的作品。《會稽山中》屬前者,展現一幅迷人的會稽山中風景畫。
在一個雨過天晴的早晨,詩人行進在會稽山道上。曉風拂面,花枝招展。青山如洗,白云在天。首句從近景起筆,第二句為仰望之景。“曉”字點明時間,“吹斷花梢雨”暗寫天氣轉為晴好。
“嵐光滴翠濕人衣”。“嵐光”,山嵐映日之光。“滴翠”,青翠欲滴,指山氣而言。王維《書事》云: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其《山中》亦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前者寫經“小雨” 滋潤過后的青苔呈現出鮮亮的色澤,使詩人的衣襟上也幾乎染為綠色; 后者寫山中雖未經雨,但濃郁蒼翠的山色籠罩一切,使詩人產生了亦幻亦真的“空翠濕人衣”的感覺。與王維以幻覺寫山中翠色不同,戴復古則出以寫實手法,將雨后的會稽山中濃翠山色畢現無遺,富有真實感。
“踏碎瓊瑤溪上步”。瓊瑤,原為美玉,此代月色。蘇軾《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云: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為戴詩所本。詩人踏著月光,信步溪畔,一種悠然愉悅之情躍然紙上。在詩人的行進中,可以看到稀疏錯落的農家屋舍,這里沒有車馬喧叫,人聲鼎沸,一派靜謐。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道: “半成圖畫半成詩”,既是對山中所見景物充滿詩情畫意的總結,又是詩人陶醉其間,心曠神怡,樂而忘返的流露。
詩人山行中,有美好如畫的景象應接不暇。“登山臨水”不但不感到疲乏,反而解除一切憂愁,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哪里會想到思歸的問題呢?但,杜宇的叫聲使詩人清醒過來: 這里是會稽山中,現在應是歸家的時候了! 杜宇,亦稱杜鵑、子規,相傳古蜀國國王杜宇,號望帝,后失國身死,魂魄化為鳥,故以杜宇名之。其鳴聲凄厲,能動旅人歸思,故又稱“思歸”或“催歸”。“若使山中無杜宇,登山臨水定忘歸”,不直寫杜宇叫聲催歸,而說若無杜宇定忘歸,有出人意表的翻疊之妙,隱含著眷戀會稽山中的深情和不得不歸的遺憾。
此詩清健輕快,語言精粹。戴復古說過: “曾向吟邊問古人,詩家氣象貴雄渾”;“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論詩十絕》),這是詩人的審美理想。從《會稽山中》一詩,可以看出詩人為實踐這個審美理想,為追求抒寫性情自成一家的獨特風格,所付出的努力。
上一篇:王夫之《飛來船》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繼《會稽郡樓雪霽》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