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風洞題壁》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張寶
奇石嵯峨古渡頭,訾洲紅葉桂林秋。
洞中穿過高樓望,人在荊關畫里游。
這首詩又名《疊彩山口占一絕》,是詩人信手寫來之作。詩寫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于疊彩山腰的兆牖洞。作者描寫了在疊彩山看到的桂林秋景。語言明快,格調(diào)清新。
首兩句寫景。“奇石嵯峨古渡頭”。古渡,即疊彩山麓、漓江之畔的木龍古渡。詩人來到古渡,仰望疊彩山,但見奇石層層橫斷,石中挺出許多深淺不一的樹木,有如彩錦相疊,不禁游興倍增。“訾洲紅葉桂林秋”,這是登高望遠所見。南望象鼻山對岸的訾洲,楓葉爛漫如火,顯示了秋天的桂林生機盎然的美好景象。這兩句,詩人從嵯峨的奇石寫到訾洲的紅葉,從近觀到遠眺,從仰望到俯視,大幅度地跳躍,卻又井然有序。前者著意狀形,后者致力繪色,由點及面把疊彩山乃至桂林的秋景糅入一幅濃淡相間、形色兼?zhèn)涞暮椭C畫面中。
作者究竟是在山上的什么地方遠眺訾洲的呢?“洞中穿過高樓望”一句交代了觀景地點。一“望”緊接一“穿”,可見詩人要觀賞到更多美景的心情是何等急迫! 他從木龍渡拾級而上,穿過山腰的風洞,登上洞邊的疊彩樓,當即縱目四顧,很快就為訾洲上的艷艷紅葉所吸引。詩人用逆挽法將游覽次序倒過來敘述,不僅是葉韻的需要,而且是為了更好地繪景抒情。自然美景也不負有心人,它使詩人似醉如夢,仿佛進入了五代時著名山水畫家荊浩、關仝所描繪的仙境之中,不能自主了。因而,結句得意地嘆道: “人在荊關畫里游”。
全詩意象之間跳躍大,觀景點變化多,筆觸輕捷明快,傳神地描繪了疊彩山——訾洲的自然風光及作者的暢快心情,使詩情與畫意水乳交融。作者選用尤韻(“頭”、“秋”、“游”),韻味悠長,宜于吟詠,亦有助于表現(xiàn)自己陶醉于美景中的怡悅情緒。
上一篇:儲光羲《釣魚灣》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陸游《風雨中望峽口諸山,奇甚,戲作短歌》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