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馬頭調)緣法未盡》原文與賞析
緣法未盡難舍難離,一霎時你在東我在西。千些樣的冷落,我向著誰提?心兒亂,意兒迷,暗滴淚,有誰知?奴這里訴不盡的凄涼苦,他那里陪伴著旁人頑耍笑戲。合眼朦朧方才睡,醒來不見情人你在哪里。你那里歡樂,把奴忘記。似奴這望梅止渴渴還在,沒人疼的相思,我害的不值。
這支小曲寫的是一個被情人遺忘丟棄的女子。她意迷心亂,無限悲傷。但當她想到情人已無情無義,另伴新歡,便想到不值得再為他去苦害相思。她迷戀愛情,但又能正視現實,當斷則斷。這樣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在古代愛情詩中還是不多的,讀了令人警醒。
此曲寫了女子思想感情發展的三個階段,表現了她從沉迷于個人痛苦,到清醒地認識負心男子,到最后毅然了斷情緣這樣的感情經歷。
曲的前八句寫她被遺棄的痛苦。首先是這舍棄發生得十分突然,她覺得難以承受: “緣法未盡難舍難離,一霎時你在東我在西。”一個“緣法未盡”,包含著許多的內容,她想到自己同情人相識相戀,共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這都證明他們本來是有緣分的,而且直到現在自己對情人感情依舊,他們的情緣并沒有完結。原本未完,卻讓它斷了,這對她是多么大的打擊。回憶這些,表明她對男子的情感仍是一如既往。可是突然間那男子竟棄她而走了,“一霎時”,三個字寫出這事件有多么突然,多么使她震驚,很有晴天霹靂,風雷乍起的意味。下面寫情人離去后,她的孤寂和凄涼:“千些樣的冷落,我向著誰提?”朝夕相伴的人突然絕情地離去,他人一走,就等于毀掉了她的生活。她居室中的生氣、溫暖、歡樂都不復存在,只是彌漫著難忍的清冷和孤寂。更何況,她那流血的心,又會生出不盡的哀傷。受到這樣的傷害,一個孤弱女子又能如何? “向著誰提”的詰問,正寫出她的凄苦無告。她的悲戚也只能留給自己。這種個人突然遭受的意外打擊,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禁“情兒亂,意兒迷”,守坐在房中暗自落淚。“有誰知”的詰問照應了前面的 “向著誰提”,再一次突出了她的孤苦無依。這第一個層次集中寫出女子在遭到遺棄之初的慌亂和痛苦。
這女子有著同封建時代受到遺棄的許多女子相同的遭遇,但她又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性格,那就是她在體味自己痛苦的時候,還能冷靜地想想造成這不幸的原因。下面六句寫出女子對那無情人的重新認識。這里曲子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一一對應地描繪出兩組畫面:首先是白日里,這位女子是獨自枯坐,“訴不盡的凄涼苦”;那男子卻伴著新人“頑耍笑戲”;再寫長夜中,這女子無法安眠,朦朧片刻,醒來又立時感到身邊人去的痛苦。這男子呢?他自然是移了床榻,正伴著別人酣睡;最后是總的說來,那男子在尋歡作樂,這女子卻慘遭遺棄。一個追新,一個戀舊; 一個歡樂,一個悲苦。對比中,這兩人不同的思想性格、不同的生活處境,都極鮮明地表現出來。
經過這一番對比,這女子認清了負心男子的絕情,也進一步認清了自己這段愛情的悲劇性質。詩的最后三句,寫女子已警醒。最后,她痛下決心,要割斷情思,了卻痛苦。“望梅止渴渴還在”,是這女子對自己被棄后的痛苦相思的清醒認識,這是十分正確的。一個追求新歡,少有人情的男子,對待歡情已盡的舊人,自然十分冷酷,不要說愛情,就是一分同情也不會有。這時女子如果還把他當做偶像,對他百般依戀,企盼那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愛情,就如同望梅止渴,畫餅充饑,歸根到底是自己欺騙自己。同時,不管自己付出多少情感,都不會換回一點真情,想到這些,這女子從徒然無益的相思中解脫了,她勸告自己: “沒人疼的相思,我害的不值。”她吞住哭泣,抹去淚水,面上的悲苦變成了冷峻。這不幸的女子終于解脫了,生活中滴滿淚痕的一頁將永遠地翻過去。這位遭棄的女子,經歷了如雷轟頂的打擊,又經歷了煩亂絕望的痛苦,最后終于認清了事實,斷絕了那了然無益的相思,拋棄了那不再有價值的東西。
這支曲子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具有獨特思想意義的被凌辱被損害的女性形象,同古典作品中眾多的怨女、思婦、棄婦相比,有著獨特的思想光輝和深刻的認識價值。她不僅以自己的悲慘遭遇控訴了男尊女卑凌虐婦女的封建制度,同時她又以自己的果決表現了婦女的清醒與自持,表現了婦女對那種真正愛情的認識和追求。從藝術上分析,這女子的形象所以如此鮮明動人,是因為作者始終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首先是男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形成對比。男子的無情無義,恣意尋歡,同女子的纏綿多思,清醒自持形成對比反襯;另外女子先時的纏綿、脆弱,同后來的冷峻、剛毅也形成對比反襯。這些都使女子的形象凸出于紙面,性格特征十分鮮明。
上一篇:《清代民歌·(馬頭調)又是想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馬頭調)露水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