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蕃女怨(二首)》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萬枝香雪開遍,細雨雙燕。鈿蟬箏,金雀扇,畫梁
相見。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玉連環,金鏃箭,年
年征戰。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蕃女怨》是溫庭筠自創曲調。萬樹《詞律》說:“此詞起于溫八叉(庭筠),余鮮作者。”這兩首詞的內容是古人寫得熟而又熟的題材——閨怨。統治者往往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多少男兒奮戰疆場,多少思婦空閨獨守。現在我們來分析第一首。
“萬枝香雪開遍,細雨雙燕。”起句寫春天景色。“香雪”比喻杏花,說杏花馨香馥郁,潔白如雪。范成大《秦樓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溫庭筠《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這里是說所有的杏花都已競相開放。我們知道春天里百花盛開,杏花不過是其一罷了。在這明媚的春光里,細雨如酥,春燕翩翩,煞是宜人。然而思婦緊緊關注的卻是巢在自家畫梁上的雙燕。一語破天機,思婦不是在賞春,而是觸景生情,感到自己孑然一身,好不孤獨! 從而引起“怨”。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鈿蟬箏”,是指箏上雕鏤有金蟬的圖案;“金雀扇”,指扇面上畫有金雀。這些無情之物,卻引起畫梁上雙燕的興趣,仿佛呢喃共語。其原因就在于箏上有“蟬”,扇上飾“雀”,同類相聚。這一細節的描繪,使思婦越發顧影自憐。人不如物,燕兒有情而人無情。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雁門”,指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是唐代的重要邊塞。原來丈夫在雁門關戍守,從而導致思婦之“怨”。丈夫的消息蹤影皆無,而雙燕又飛回故巢,燕歸人不還,時間好難耐啊! 古人有關于燕兒傳書的記載,《開元天寶遺事》:“唐長安女子紹蘭,丈夫任宗經商于湘中。紹蘭托雙燕寄書,吟詩一首,細書其字,系在燕足,竟送到她丈夫那里,丈夫見詩感動歸來。”這里,思婦也有愿借燕兒捎書的想法。因燕及人,以地代人,別具情趣。
第一首正面描寫思婦的相思之情,流露出對丈夫的“怨限”;第二首則通過想象,表達對丈夫艱苦生活環境的同情,進一步彌合思念之苦。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磧”指沙漠,代指邊塞。“沙上驚雁起”是說秋天已到,大雁南飛,但著一“驚”字,則一方面說秋已盡,一方面言處境的險惡。秋盡冬來,天氣轉寒,不久便是千里雪飄了。朔風凜凜,丈夫怎經受得了?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玉連環”、“金鏃箭”皆征夫所佩帶之兵器。“年年征戰”言戰事不斷,丈夫已數年不歸。漢樂府有詩云:“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戰爭給多少家庭帶來痛苦和災難! “年年”正透露出對戰爭的厭煩。戰爭使她和丈失不得團聚,“問君歸期未有期”,真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意味。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結句思婦回到現實中來,畫樓依舊離恨,錦屏依舊空蕩蕩,窗外又是一年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了”。杏花初為紅色,后為白色,說明時間又過了一年,思婦的“怨”是無窮已的。
這兩首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著內在的聯系,甚至可以做一首讀。前者重在思,后者重在憶;憶是思的前提,思是憶的結果。含蓄委婉,溫柔敦厚。邊塞生活的描繪正是春日懷人的具體化。詞中具體點了春夏秋冬四時景致,恰好說明思婦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思念之中,且年復一年。“萬枝香雪開遍”與“杏花紅”照應,而“雁門消息”與邊塞環境描寫過渡得也十分巧妙,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既是刻意安排,又屬妙手偶得。溫詞歷來以“精艷動人”著稱,從這兩首詞的用語上也可見一斑。
上一篇:《黃庭堅·驀山溪》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呂渭老·薄幸》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