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詩五首
(其五)
游目四野外,逍遙獨延佇。
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
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
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
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
這一首是游子之詞。首二句從舉目四野、久立凝思寫入,一“獨”字先自透露出孤身出行的消息。次二句接寫“游目四野”所見,蘭蕙繁花,綠渚清渠,風景宜人,正可以逍遙游賞,但游子此時心境欠佳,良辰美景,反易引發愁思。欲問所愁何事?答曰: “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 “佳人”指妻, “不在茲”緊扣上文“獨”字。古時男女相贈,喜用花草寄情。游子見蘭蕙繁茂,便想折取贈人,猛醒出“佳人不在茲”,頓感悵惘莫名。花無可贈,則愁亦無處訴,恰如后世庾信所說: “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愁賦》)這里的“欲誰與”三字,承上啟下,既推原所以“獨延佇”的心理根由,又逗出所以“慕儔侶”的人生體驗。
詩的后四句,前二為比,后二為興。 “巢居”者指鳥,高居枝頭,故先知風寒。 “穴處”者指螻蟻,深藏地下,故預識陰雨。若以此喻人,則唯有經受過夫妻遠別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思念伴侶的殷切心情,換言之: “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末二句不用正接說明,而用反筆拓醒,在一路平鋪直敘中,陡然掀起波瀾,隨即戛然收結,遂使全詩產生了語斷而意不絕的藝術效果。
在張華之前,游子思婦之詞,懷人念遠之作,迭有佳構,屢見不鮮。如果說張華的《情詩》確有自己的特色,那么這個特色就是“巧用文字,務為妍冶”(《詩品》卷中)。以上諸篇,夫妻贈答,無非對月興思,睹物懷想,并未創造出新的意境。然而作者的筆觸空靈多變化,時而倒插,時而點染,時而比興,時而開合,或平地起峰,或一瀉直下,或正意反說,或小中見大,交替互用,搖曳生姿,頗能給人以審美享受。
上一篇:情詩五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慕容家自魯企由谷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