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寫小說是很早的,從在校刊上發表作品的時候算起,到現在差不多也有19個年頭了。但最初的10年里,真可以說是一味的“瞎想瞎寫”,有些東西, 簡直夠不上稱小說,便是21歲那年給時事新報《青光》副刊所寫的一個長篇《孽海濤》, 雖然也曾博得一部分寬大的讀者的贊美,可是究其內容,委實還是非常的幼稚,無論從意識方面或技巧方面看,都得歸入劣等中去。
后來不知怎樣,居然有兩個學校受了我的虛名的欺騙,先后要我去講“小說學”, 為了要免得丟臉, 課余的準備就不能少:向來不曾走進去過的圖書館,從此也有了我的蹤跡,一切關于研究文學或小說的書籍,也陸續映進了我的眼簾;如此胡鬧了三四個學期之后, 自己對于所謂“小說”這一種文學,總算才略略有了一些頭腦,每次翻開從前的舊作,臉上總覺得熱刺刺地非常難受,幾乎從此失卻了繼續寫作的勇氣。
我并不諱言,我是一個少產而且文筆很遲鈍的作家,——假使我還可以算得是一個作家的話——尤其是在我略略領會了一些小說的真諦,和覺悟到了過去的錯誤之后,對于長篇創作,我更不敢亦不愿貿然從事;所以我腦海里, 雖然在6年前已構成了一個故事,想把它演繹成一篇10萬字的小說,而且幾年以來的確也費了不少心力, 用以搜集資料,實地考察,以及徵詢各方的意見;但為了格外鄭重起見,我終于延到去年11月, 才正式著手寫作。這一篇東西不是別的,就是現在的《秋海棠》!
關于這篇創作的結構如何,技巧如何,有下文可以證明,這里無須多說;但有兩點,卻不得不先聲明一下:
第一,在意識上,這個故事當然是經不起嚴格的批評的;但至少限度,我可以告慰讀者,這里面也并無何種違反時代或接近下流的成分。
第二,本書中的人物,俱由作者想像而來,絕不影射任何一人。
我想說的話已經完了,一切仍望讀者多多指教!
上面這一段開場白式的前言,就是我在去年2月中間,開始給申報寫《秋海棠》時所發表的;現在本書印成單行本出版,我心里所想說的話,大致仍和一年半前相同,所以再把它排在這里,重登一遍。
但當《秋海棠》陸續在申報上刊登的十幾個月工夫里,我這樣拙劣的寫作竟意外地得到了許多讀者的贊美,使我又慚愧,又感激。實際上,我也的確是用了全副力量來從事的,盡管我的天分既不高,修養又不足,但落筆前的苦心準備和開始以后的慘淡經營,至少已把這兩種缺陷彌補了一部分, 以致使我后來在重行校閱一遍的時候, 自己也覺得尚不十分丟臉。僅僅最末一節結束得似乎太匆促,所以這一冊單行本里, 已把全書分為18節,使最后的一個高潮,在一種比較更自然的狀態下發展出來。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我這一次的改作, 對于全書的情節,卻并未有何更動, 雖然有不少太太小姐們在讀完《秋海棠》以后,認為結局太慘,可是我這一部小說并不是浪漫主義的產物, 不能讓它離開現實太遠。因為人生本是一幕大悲劇,慘痛的遭遇幾乎在每一個人的生活史上都有,而骨肉重圓,珠還合浦等一類的喜事,卻只能偶然在春夢中做到, 所以連梅寶的得以重見羅湘綺已經也太Dramatic了, 如何還能讓秋海棠死里逃生的做起封翁來呢?
本書每節第一頁上,有一幅名畫家“杭州唐伯虎”唐云先生所畫的秋海棠,姿態美妙,不可方物,端的等于給我戴了一頂最漂亮的絲絨帽子一樣,真是萬分感激的。此外顧聯榮朱福祚顧向勤三君襄助校對,華敬端女士和甥女吳繼慧協同謄寫,都不失為是這本書的功臣,特此附筆志謝。
1942年7月7日
(《秋海棠》, 上海金城圖書公司1942年版)
賞析 《秋海棠》這部小說,寫的是藝人秋海棠(藝名)的悲劇生涯。它是以秋海棠和湘綺的愛情為線索,反映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不平。故事曲折生動,扣人心弦;描寫逼真細致,令人覺得真實可信。所以在《申報》上連載時,就引起了社會轟動。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了這一點。1942年由上海金城圖書公司印成單行本發行。此后,這本小說先后被改編為話劇、電影、越劇、滬劇、粵劇、評彈等多種形式,在各地演出。其影響之廣,在中國現代文字史上也不多見。
秦瘦鷗并不是一個多產作家,但他的創作態度很認真。他在《前言》中講他初期創作的“瞎想瞎寫”,說自己“文筆很遲鈍”,說在“6年前已構成” 《秋海棠》的故事,直到這時“才正式著手寫作”等,這是謙虛,也是嚴肅認真。這種認真正是《秋海棠》成功的關鍵之一。
從創作的角度講,寫一部長篇小說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故事情節的構思,材料的組織安排,人物性格的典型化,描寫的手法,環境的安排,語言的形象化等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長篇小說的創作上,急就往往是失敗的重要根源。因為急就與草率是孿生兄弟。有些小說,看來是厚厚一本,讀過之后卻覺得輕飄飄的,人物形象模糊一片,品味不出其藝術美在何處。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態度不認真不嚴肅肯定是原因之一。讀秦瘦鷗這篇《前言》,僅看到所謂謙虛還是很不夠的,必須看到其創作態度的認真,才更有益處。
作者的嚴肅態度還表現在《秋海棠》的內容上。作者在《前言》中說:“我可以告慰讀者,這里面也并無何種違反時代或接近下流的成分?!弊髌繁旧?,確實如此。作品的主人公之一是藝人,作品又是以愛情故事為線索寫下來的。這樣的內容,寫起來很容易陷入“下流”中去,但作品避免了這種毛病??梢姡髡咴谧⒅厮囆g的同時,也認真考慮了社會效益。
從這篇《前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嚴肅的現實主義態度。藝術的真實不等于生活的真實,但離開生活真實太遠的文藝作品,就不是現實主義作品了。作者在《前言》中談到作品的結局問題說: “不能讓它離開現實太遠?!边@是對一些人認為“結局太悲慘”的回答。這實際上,是忠于現實還是適合某些讀者的口味的問題。在這里,作者選擇了前者。
《秋海棠》的結局很悲慘。男主人公的慘死,真會使重情的讀者為之唏噓。所以有的讀者建議作者改改結局,也是良好的愿望。但作者沒有改,作者不贊成改成“骨肉重圓”,不讓秋海棠“死里逃生”。因為作者認為“人生本是一幕大悲劇”。那么,為什么非要給他來個人為的“大團圓”呢?
魯迅曾經說過,中國傳統文藝中的人為的“大團圓”的結局,是一種“瞞”和“騙”。用科學的語言說,像那種生不能成“連理枝”而死后化為“比翼鳥”的結局,是非現實主義的。它只會銷蝕人們的反抗壓迫的斗志,給人以幻想的滿足。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家不肯這樣做,因為他們不愿意離現實太遠,他們不肯以掩蓋現實殘酷來滿足人們的同情心的需要。秦瘦鷗所堅持的就是這種嚴肅的現實主義態度。
上一篇:《神女賦》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管錐編》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