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出版社收集了黨員烈士四十多位的遺詩,編成《革命烈士詩抄》,并詳加注釋。血晶鐵韻,萬代楷模。讀罷清樣后題此。
血性文章血寫成,
黨人風格萬年貞。
丹砂粉碎丹仍在,
鐵鏈鍛成鐵愈錚。
龍戰玄黃①禹甸赤,
雞鳴風雨②舜天晴。
頭顱換得金星五,
滿地紅旗眾手擎。
1959年3月2日
(選自《革命烈士詩抄》,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第一版。)
注釋 ①龍戰玄黃——《易·坤》:“龍戰于野,其血玄黃。”此處龍戰喻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大搏斗。又,《易·坤·文言》:“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玄,深青色。玄黃,也用作天地之代稱。②雞鳴風雨——《詩經·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大意是,風雨之夜已盡,在昏暗的曙色中,報曉的雄雞準時地叫個不停。
賞析 《革命烈士詩抄》是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影響巨大的特殊詩集。它匯編了李大釗、彭湃、蔡和森、惲代英、鄧中夏、方志敏等幾十位烈士的新舊體詩159首,卷首有董必武、林伯渠等中央領導人的題詞,郭沫若這篇題詞也列在其中,是他讀罷40多位烈士遺詩的清樣后寫下的。
題詞屬于序跋類體裁,但是更簡潔、更凝練、更精粹一些,往往用少許文字,高度集中地表達出一種評價、詮釋或體悟。
郭氏這篇題詞分為兩部分。題詞“前言”除略述經過外, 特別指出這部《詩抄》是“血晶鐵韻,萬代楷模”,可以看作一個總體性的評價。題詞“正文”是一首七律,是對這個總評價的具體深入的發揮。開篇起句“血性文章血寫成”,就直捷而鮮明地表露了這部《詩抄》的生成和性質,這是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烈士們的心聲,而且其中絕大部分是在獄中或刑場上寫下、吟成的。“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是周文雍烈士寫在監獄墻壁上的絕筆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是夏明翰烈士臨刑前的就義篇,都是名副其實的鮮血和生命的結晶。而臨危不懼,寧死不屈,這才是中國共產黨人永世不移的忠貞風格。頷聯兩句,“丹砂粉碎丹仍在”,是說作為繪畫顏料的丹砂,雖然碾成粉末而色彩不變, 以象征革命烈士粉身碎骨, “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勇獻身精神。“鐵鏈鍛成鐵愈錚”,更蘊含哲理,深刻揭示出革命發展的內在邏輯:反動派妄圖用鐵鏈禁錮革命,殊不料壓迫愈甚,反抗愈烈, 囚籠和酷刑反而錘煉了革命者鐵的意志和“風骨”,更加錚錚有聲。1935年春,劉伯堅烈士在戰斗中受傷被俘,于押送候審途中,他吟成一詩: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1948年4月,陳然烈士被捕,在獄中受盡各種酷刑,他始終堅貞不屈。國民黨特務逼迫他寫“自白書”,他嚴詞拒絕,并憤怒地寫下這樣的詩句: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環境那么險惡,境遇那么酷烈,而革命者卻這樣意氣飚舉,豪情萬丈! “鐵鏈鍛成鐵愈錚”,形容的正是無數先烈這種壓不爛、摧不垮的革命精神,這種在威脅利誘下百煉成鋼的“風骨”。頸聯兩句,富于古典韻味,視野開闊,氣勢恢宏,意境寥廓而幽遠。你看, 巨龍惡斗于曠野,攪得天翻地覆,一洗玄黃斑駁的雜色,把華夏的疆域染紅。風雨之夜已盡,黎明降臨,在雞啼聲中迎來了神州大地晴朗的白晝。這真是一幅壯麗的全景式的圖畫,它生動地隱喻了兩軍對壘的陣勢、政治氣候的變化和革命勝利的結局。而革命者前赴后繼,革命烈士流血犧牲,正是光明戰勝黑暗的根本原因。結尾兩句,質樸而真切有力,意味深長。烈士犧牲換來了五星紅旗飄揚,而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事業了。
這首七律題詩,頷聯、頸聯對仗工穩精巧; “丹”、“赤”、“紅”色貫穿全篇,政治寓意明顯,并與“血”、“血性”互相映襯,加深著讀者的印象。它以仰視的角度,由衷贊頌了《革命烈士詩抄》,從詩品到人格,從革命斗爭到全國勝利,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地給予崇高的評價。《詩抄》是烈士鮮血和生命鑄成,是“血晶”,是“鐵韻”,這樣的詩歌就決不是那些忽視思想內容、一味追求語言形式、藝術技巧的所謂“純文學”所能企及的。這樣的詩歌是革命斗爭所派生,也與革命烈士同垂不朽,與革命千秋大業共創輝煌。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萬代楷模”,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上一篇:錦機引|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題徐青藤花卉手卷后|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