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風嫌雨更怯寒。
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
本篇對農家秋收前的緊張不安心理進行藝術顯影,表現了作者對農家悲慘境遇的深切體察和同情。
豐收在望,本來是令人振奮和喜悅的事情,但詩中的農家此時反而變得更加憂心忡忡、顧忌重重:“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風嫌雨更怯寒。”“垂成”,
盡管“天意從來高難問”,但為了一家的生計,敬天畏神、卻又不甘順隨天命、坐待災厄的農家,還是斗膽向天公呼出了熾熱而又悲愴的心聲:“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箋訴”,在這里是祈求、祈禱的意思。六朝文人劉謐之、喬道元都曾寫過《與天公箋》,而晚唐詩人皮日休也在詩中說過“不如直上天公箋,天公箋,方修次”(《苦雨雜言寄魯望》)的話。“箋訴天公”,當然抱有天能見佑的幻想,反映了善良而本分的農家在變化莫測的大自然面前的無能與無奈;但“箋訴”的內容卻不無憤激之處:“休掠剩”,即不要濫興風雨,影響收成。祈求之外,豈不也隱含申斥之意?自然,更耐尋味的是“半償私債半輸官。”它告訴我們,即便天公作美,幸而豐收,豐收的果實也僅能償還債務和繳納租稅而已。由此,讀者不難引申出兩個緊相關聯的問題:一是全部收成都用來“償債”與“輸官”,農家下一年的生活又該如何維持呢?答案是只有吃糠咽菜。二是萬一天公無情,功敗垂成,農家又該用什么來“償債”和“輸官”呢?答案是只有賣兒鬻女。顯然,以此結篇,進一步揭露了農家境遇的艱難與悲慘,從而深化了全詩的思想內蘊。
上一篇:陸游《三峽歌九首(其三、其九)》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鹿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