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兩朱閣》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兩朱閣,南北相對起。
借問何人家,貞元雙帝子。
帝子吹簫雙得仙,五云飄飄飛上天。
第宅亭臺不將去,化為佛寺在人間。
妝閣妓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花落黃昏悄悄時,不聞歌吹聞鐘磬。
寺門敕榜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余。
青苔明月多閑地,比屋齊人無處居。
憶昨平陽宅初置,吞并平人幾家地。
仙去雙雙作梵宮,漸恐人間盡為寺。
這首詩以一個三言句、一個五言句開始。第一句就是題目。第三四句均為五言句,以下七言到底,共16句。這就是《新樂府》序文所謂的“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題目下面有一句“刺佛寺浸多也”,是摹仿《詩經》的小序,說明這首詩的主題思想,也就是詩的末句所諷諭的意義。
全詩開頭四句,差不多是序言,這不是詩的主體,故不用七言句。看見長安大道邊,有兩座紅樓相對著,就要問:這是誰的家?有人回答說:這是貞元皇帝的兩位公主的住宅。這兩句是問答句,上句問,下句答。唐詩中常見這種句法。用“借問”這個詞語的,尤其明顯。“借問酒家何處有”,是問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是詩人用敘述式作的答語。《新樂府》第31首《繚綾》有句云: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這是雙問雙答式的句法。這些豪華美麗的繚綾是誰織造的?又是誰用來做衣裳穿著的?這是上句雙問。是越溪上貧女所織造,是供皇宮里的妃嬪穿著的。這是下句雙答。“帝子”這個名詞,男女通用,王子和公主都可以稱為帝子。
說明了兩座紅樓的來歷之后,用四句七言來敘述兩位公主死后,她們的住宅改為佛寺,給尼姑居住供養。詩人不直說公主死去,而用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吹簫騎鳳、得道成仙的故事來作比喻。以下四句寫公主住宅改為佛寺后的寂靜情況。接下去寫這兩所掛著“敕建”金字匾額的佛寺,空房閑地多得很,而佛寺鄰居的老百姓卻苦于沒有住處。“比屋齊人無處居”是關鍵性的句子,相當于七言絕句的第三句,是轉句,由此句轉到主題思想。接下去說,記得當年公主建造住宅的時候,強占了好幾家平民的土地,現在公主亡故,住宅改為佛寺。這樣下去,恐怕天下到處都會變成佛寺了。齊人,就是齊民;人間,就是民間。唐人避李世民的諱,凡是用到世字,都缺一筆,寫作世,凡是民字都改為人字。
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德宗有11個女兒,這首詩中所說的不知是哪兩位。11位公主中沒有平陽公主。只有高祖李淵有一個女兒封為平陽公主,時代已遠,白居易此詩用“憶昨”字,不可能是指這位平陽公主。因此,這“平陽”二字,尚待考察。
上一篇:李商隱《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白《臨路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