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這首詩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春,時杜牧任宣州(今安徽省宣州市)團練判官(團練使幕中的僚屬,掌文書工作),即將離任,回京城長安任職,他的朋友、同時也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離開宣州到舒州(今安徽省潛山)去,詩人便先為其送行,并寫此詩相贈。
首聯以鮮艷的色彩、爽朗明快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天送別的畫面:初春的一天,太陽從東方走來,暖融融的,冬天的積雪大半已經融化,冰封的路面已經解凍,有點泥濘,行人在上邊行走,心中也是暖洋洋的。道路兩邊,芳草抽出了新芽,一片蔥綠,散發出醉人的清香。等待出發的駿馬昂首長嘶,打著響鼻,蹄子刨著地面,已經耐不住了。可是主人還在那里依依惜別。此聯寫出了送行的季節、環境,渲染了離別氣氛。
頷聯則是寫山景和江景。“九華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國仙城”之稱。山在安徽池州青陽縣西南,是宣州去舒州的必經之處。其山峰巒異狀,風光秀奇。如遇云霧繚繞之日,寺廟若隱若現,猶如仙境。“清弋江”,在宣州城西99里處。此江清沏碧透、岸柳成行;江邊村落綠水環繞,恬靜幽美;江面浮橋飛架,一派生氣。用“云遮寺”和“柳拂橋”把送行之地、欲經之途的地方特色和節季特點都寫出來了。詩人用簡練優美的詩句,代替了干巴巴的敘述,用鮮明形象的意境,抒發了惜別之情。其藝術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頸聯寫遠行者和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鮮明,這里指明確的目標。“懸旆”,懸掛起來的旗子。“搖搖”,搖動,形容心神不定。當時裴坦中進士不久,入世不深,因而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對未來仕途充滿信心,認為很快就會像鴻雁那樣展翅飛翔。而杜牧則是幾經宦海浮沉,對此次回京后景況如何,毫無把握,因此在與好友分別時便有點空虛、無著落的感覺。詩人對兩人經歷心境的描寫,是相當準確的。
尾聯以同來不能同歸,寫兩人友誼的深厚。杜牧和裴坦,當年一同由京城到宣城做官,現在一個要去舒州,不能一同回去了。杜牧想自己一個人回到京城,面對明媚春光,卻無好友相伴,那該是多么寂寞啊!
詩的前半部分把送行環境寫得那樣亮麗鮮美,后半部分寫個人心情卻又顯得惆悵若失,這種反差在藝術上就是反襯法。景色描繪得好,內心的空虛惆悵才更顯突出。
上一篇: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