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
宦游蕭索為無能,移位中條最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且兢兢。
這首詩既題名曰《退棲》,自然是司空圖歸隱之后的作品。黃巢起義后,他在大動亂中到處流轉,最后隱遁于中條山的王官谷。詩僧齊已有《寄華山司空圖》詩,其中就講到了他的退居生涯: “天下艱難際,全家入華山。幾勞母詔問,空見使臣還。瀑布寒吹夢,蓮峰翠濕關。兵戈相阻訪,身世瘴云間。”司空圖身處唐末混亂的政局,深感唐王朝國勢岌岌可危,所以,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中條山隱居。但他在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卻說自己是因為“無能”才退隱,這顯然帶有一種自慰自嘲的意味,同時也含有離亂之世的頹唐避世的情緒。
“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睂λ碾[居生活,深表愜適。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曾對這兩句詩表示十分得意。隱居之后,司空圖深究詩學,在《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中說: “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是賞詩?!彼选百p詩”作為其隱居生活的一部分。他縱覽唐一代詩壇風云,寫出了“總結唐家一代詩”的《詩品》。舞劍、賞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樂趣;所以,當他得到一把新劍時,就感到好象添了一位健壯的仆人一樣;而長久無書可讀,他又會感到似乎失去了好朋友。司空圖在山中過的就是這種舞劍賞詩、嘯傲林泉的生活。但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實他并不能忘情世事,內心充滿“獨善”和“兼濟”的矛盾,非??鄲?。所以緊接著又說: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燕昭”指燕昭王。他得到郭隗的指教,以五百金買回一具千里馬骨,不及一年,就羅致幾匹千里馬?!爸Ф輴埴棥?,“支遁”是東晉時佛教學者。他隱剡東山,好養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遁曰: “貧道愛其神駿。”這兩詩句反映了司空圖內心的矛盾:他希望得到君王的賞識,給他施展才能的機會;但無騁才的場所時,他只能過“身外都無事,山中久避喧”那種表面閑散而內心并不平靜的林泉生活。他的一生其實也就是這么過來的——由儒家的積極用世轉而為釋道的遁世無為,最后退藏于密。此詩的最后兩句,可以說是他隱居生活的準則。但事實上他根本做不到,隱居之后心中還時常牽掛著唐王朝。公元907年,朱溫篡唐以后,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辭不赴任。第二年,他聽到了李柷(唐哀帝)被殺的消息,便絕食而死,為唐王朝盡了最后的“忠節”。
在《退棲》這首詩中,司空圖想表現的是隱居生活的恬淡和愜適,但由于他終不忘情于世事,字里行間仍透露出其內心的不平靜。
上一篇:《述懷·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別·王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