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海日生殘夜 一句能令萬古傳——說王灣《次北固山下》》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在十種唐人選唐詩中,有兩種選了王灣的作品。《國秀集》只選一篇,題目為《次北固山下》,詩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薄逗釉烙㈧`集》卷下選了八首,其中有“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的一首卻題為《江南意》,詩云:“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薄逗釉烙㈧`集》的編選者殷璠在王灣名下評介道:
(王)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游吳中,作《江南意》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痹娙艘褋?,少有此句,張燕公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又《搗衣篇》云:“月華照杵空隨妾,風響傳砧不到君”,所有眾制,咸類若斯。非張、蔡之未曾見也,覺顏、謝之彌遠乎!
兩集所選,首尾兩聯各異,第二聯也有異文。題目呢,一作《江南意》,一作《次北固山下》,在取材、命意上也各不相同。盡管第三聯一字不差,但仔細玩味,應該說這是各有特色的兩首詩,不宜混為一談。“東行伺早天”一句告訴我們:《江南意》所寫的是作者東去吳中的情景;而“客路青山外”及尾聯告訴我們:《次北固山下》所寫的則是作者自吳中回洛陽,舟次京口時的感受。此其一。從藝術上看,《江南意》較質樸,《次北固山下》則風華俊朗,詩意盎然。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四里說:
李白《塞下曲》、《溫泉宮別宋之悌》、《南陽送客》、《度荊門》,孟浩然《岳陽樓》,王維《岐王應教》、《秋宵寓直》、《觀獵》,岑參《送李太仆》,王灣《北固山下》,崔顥《潼關》,祖詠《江南旅情》,張均《岳陽樓晚眺》,俱盛唐絕作。視初唐格調如一,而神韻超玄,氣概閎逸,時或過之。
此后如姚鼐《今體詩鈔》、王士禎《唐賢三昧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孫洙《唐詩三百首》、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以及解放以來的各種唐詩選本,都舍《江南意》而選《次北固山下》,說明這兩首詩的藝術水準自有高下之分,不難識別。
現在來看《次北固山下》。
題中的“次”是個動詞,作“止宿”、“到達”講?!氨惫躺健保诮窠K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在當時,從這里北上邗(音寒)溝,經通濟渠,可以直達洛陽。在江南作客的作者,大約想于春節之前趕回故鄉洛陽去。一路行來,水闊風順,詩意盎然;當船至北固山下的時候,吟成了這首詩。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翱吐贰保缸髡咭サ穆?。“青山”點題,指的就是“北固山”?!翱吐贰痹凇扒嗌健敝巴狻?,言其遙遠。北宋詞人歐陽修的那篇名作《踏莎行》,其結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很受讀者的贊賞;從構思上看,說不定受了王灣詩句的啟發。迢迢的“客路”在“青山”之外,詩人所乘的“行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碧綠的江水前進,駛歸故鄉。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旅途,而神馳洛陽故里,思家趕路的急切心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上句究竟是作“潮平兩岸闊”好,還是作“潮平兩岸失”好,頗有爭論。沈德潛說:“‘兩岸失’,言潮平而不見兩岸也。別本作‘兩岸闊’,少味?!奔o昀反駁說:“‘失’字有斧鑿痕,唐人不甚用此種字。歸愚(沈德潛)主之,未是?!庇谩笆А庇谩伴煛保际潜憩F“潮平”的結果?!俺逼健倍郑讼挛摹敖骸敝?,不宜輕易滑過。作者用“潮平”二字,意在表明:由于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升,高與岸平了。既然江水高與岸平,那么嚴冬季節高出江面的兩岸自然就消失不見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就開闊了?!皟砂妒А?,是就江面高與岸平說的;“兩岸闊”,是就船上人可以看見兩岸之上無限空闊說的。用“失”字,可以聯想到杜甫的名句“歸云擁樹失山村”,并不顯得有什么“斧鑿痕”;用“闊”字,可以聯想到杜甫的名句“星垂平野闊”,也不見得“少味”。
“風正一帆懸”一句也很精彩。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船也駛得平穩。而那個“正”字,是可以兼包“順”與“和”的內容的。風順而和,一帆高掛,端端正正地“懸”在那里,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梢栽O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是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和,卻仍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所以,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就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的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的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朗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于是乎,順順當當、稱心如意地繼續航行,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的。
沈德潛說:“詩不可不造句。江中日早,殘冬立春,亦尋常意思,而王灣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經錘煉,便成警絕?!奔o昀也說這“全是鍛煉工夫”。“海日生殘夜”,當然有“江中日早”的意思。“江中”為什么“日早”?“潮平兩岸闊”一句已作了暗示。長江下游,江面寬闊;岸上也往往一望無際。所以,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東方碧空與海水相接處“生”了出來?!敖骸敝妇拔锼憩F的春意,“舊年”指行將逝盡的殘冬,用一“入”字,讓春意闖入殘冬,詩意盎然。這一聯詩之所以好,是由于煉字煉句服從于煉意?!叭铡贝砉饷?,“夜”代表黑暗,不能并存。“春”與“冬”,也與此相類似。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結果就煉出了這兩個警句——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這兩句詩,不僅傳誦當時,而且蜚聲后代。晚唐詩人鄭谷《卷末偶題三首》之一云:
一卷疏蕪一百篇,成名未敢暫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明代的著名學者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四中說:
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
胡氏把“海日”一聯作為盛唐詩的代表,說它與中、晚唐的某些名句相比,盡管都很“妙”,但此聯有盛唐氣象,另兩聯則表現出中、晚唐特點,界限斬然。很顯然,胡氏是看出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表現的豪邁意境和壯美風格的。有人根據《詩人玉屑》斷定“海日”乃“海月”之誤,實不足征信。如果真作“海月”,這一聯詩也就不可能受到張說、鄭谷、胡應麟、沈德潛等頗有藝術鑒賞力的詩人、學者們的贊揚了。
當然,這一聯詩的好處還在于它作為全詩的有機組成部分,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于是觸景生情,托雁捎信: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告訴家里人,就說在北固山下看見我,天晴風順,山青水綠,我正在揚帆前進呢!不多久,也就可以到家了。就這樣,緊承三聯,遙應首聯,結束了全篇。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著名,但并非只有佳句;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美的。
上一篇:《終古垂楊有暮鴉——說李商隱《隋宮》七律》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此日六軍同駐馬——說李商隱《馬嵬》七律》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