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岑參于天寶十三載(754)入北庭、安西都護封常清幕為節(jié)度判官,這年秋,至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米泉縣境)。九月,封常清出師西征播仙,這首詩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都是為送封常清而作。
這首七言古詩可以分為三段。
開頭六句為第一段,寫唐軍駐地輪臺城,渲染了兩軍交戰(zhàn)前夕的緊張氣氛。輪臺城頭,角聲驟起,劃破夜空,軍情已萬分火急,大軍迅速集結(jié),整裝待發(fā)。“輪臺城北旄頭落”,據(jù)《史記·天官書》: “昴為髦頭,胡星也。”古人認為髦頭(旄頭)跳躍主胡兵入侵,髦頭殞落主胡兵覆滅。詩人不說“旄頭躍”而說“旄頭落”,是預(yù)示入侵者必然滅亡。“夜吹角”和“旄頭落”互為因果,唐軍因播仙入寇而出師西征,播仙因唐軍出師而徹底覆滅。“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飛報朝廷的羽書昨夜已過渠黎(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單于尚在金山(阿爾泰山)之西,入侵者正在迅猛向前推進,從戍樓向西遙望煙塵可見,鼓角聲可聞,已經(jīng)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時候,一場惡戰(zhàn)瞬息之間就要展開。戰(zhàn)爭形勢之緊急,氣氛之緊張,被詩人寫得活靈活現(xiàn)。“漢兵屯在輪臺北”一句,與“輪臺城北旄頭落”緊相照應(yīng),預(yù)示封常清出師,定能奏凱班師。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二說: “高、岑并工起語,岑尤奇峭。”這六句烘托氣氛,富于變化,的確表現(xiàn)出“奇峭”的特點。三個“輪臺”,緊相連屬,可是詩人在中間插入“羽書昨夜過渠黎”三句,就使整段錯落參差,避免了平鋪直敘,從整體上表現(xiàn)出“奇峭”的特色。
中間八句為第二段,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兩軍激戰(zhàn)。詩人從“大軍”和“虜塞”兩方對比著進行描述。“大軍”一方,“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軍曰“大軍”,呼曰“大呼”,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統(tǒng)帥是擁旄上將(旄,即“旄節(jié)”,是皇帝賜給使臣、大將以為信記的標志),士兵是未老之師。大將出師,平明開拔,搖旗吶喊,斗志高昂,雪海為之翻涌,陰山也不禁動搖。雪海,地名,《新唐書·地理志》: “雪海,又三十里至碎卜戍,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熱海。” “雪海”與“陰山”連用,表明唐軍連戰(zhàn)連捷,克復(fù)數(shù)地。這四句寫撼山可動的大軍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一句一韻,平仄通押,如聲聲伐鼓,氣勢恢宏。
“虜塞”一方,“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虜塞”也并非一觸即潰,虜兵尚勇斗狠,毫不示弱。“兵氣如云屯”,虜塞上空,戰(zhàn)爭的戾氣如云,遮天蔽日,極言其多且狠。“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這里是古戰(zhàn)場。詩人忙里偷閑,插入對歷史的回顧,用昔日戰(zhàn)爭傷亡之大來襯托這場戰(zhàn)爭的殘酷,傷亡之大。“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以天氣的奇寒突現(xiàn)作戰(zhàn)的艱苦,劍河、沙口與前邊的“雪海”、“陰山”遙相聯(lián)系,可見戰(zhàn)場轉(zhuǎn)移多次,戰(zhàn)斗之激烈、戰(zhàn)爭之殘酷不言而喻。這四句,兩句一換韻,由平聲“屯”、“根”轉(zhuǎn)入聲“闊”、“脫”,音韻越來越急促,最后戛然而止,與戰(zhàn)爭越戰(zhàn)越激烈,最后急轉(zhuǎn)直下相一致。這四句與前四句在音韻上有強烈的反差。
最后四句為第三段,以頌揚作結(jié),緊扣詩題。封常清于天寶十三載(754)以節(jié)度使攝御史大夫,因唐代的御史大夫地位僅次宰相,所以詩中稱其為“亞相”。亞相甘冒辛苦,誓靜邊塵以報主,定會勒石紀功,名垂青史,勝過古人的。這祝愿贊頌之辭,輕松寫來,與前兩段的緊張氣氛和激烈鏖戰(zhàn)一張一弛,使全詩抑揚頓挫、跌宕生姿。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與《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是姊妹篇,《走馬川》寫奔襲在前,《輪臺歌》寫鏖戰(zhàn)在后,兩篇連讀,首尾連貫,十分完整。如單讀此篇則覺別出新裁,更有情致。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 “常清破播仙事,史傳失載,今從《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及《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章》諸詩考得之。” “明年十一月,常清被召還京,則破播仙必在本年冬。”這首詩不僅僅是唐代邊塞詩的上乘之作,以史詩目之亦不為過。
沈德潛云: “起法磊磊落落,送別之作,應(yīng)以嘉州為則。”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
上一篇:《越中覽古·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輕肥·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