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詩歌寫一未嫁貧女,因不同流俗而致佳偶難覓,終年為人作嫁的悲苦遭遇。歷來論詩者,多以為此詩語意雙關,乃興寄之作。如沈德潛云:“語語為貧士寫照。”(《唐詩別裁》)近人俞陛云亦說:“此篇語語皆貧女自傷,而實為貧士不遇者寫牢愁抑塞之懷。”(《詩境淺說)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此種看法不無道理。唐自安史之亂后,國勢日趨衰落,至晚唐正是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期,唐皇朝已瀕臨崩潰的邊緣。在這樣的形勢下,中、下層知識分子的命運更陷入絕境。秦韜玉本人,雖然仕途并不太坎坷,據《唐才子傳》記載,他未經考試而直升工部侍郎。然而,他之仕宦,也得力于宦官的保舉。所以,他在這過程中,實在亦有不少難言的苦衷,這大概就是這首詩作的緣由。
看來,全詩的比興意義,并不難把握。然對于具體詩句的理解卻仍存有分歧。對中間二聯的釋義,喻守真在《唐詩三百首》中解為: “……頷聯上句是自矜身分,下句是鄙棄時俗。頸聯是不露才華,下句是不同流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選》編者注釋曰: “‘風流’,舉止瀟灑,‘高格調’,胸襟氣度超群。‘憐’,在這里也是愛的意思。‘時世’,當代。上句的‘誰’字貫下句。這兩句說:有誰欣賞不同流俗的格調,又有誰與貧女共愛儉樸的梳妝呢?” “《唐詩鑒賞辭典》趙慶培對頷聯亦解為: “如今,人們競相追求時髦的奇裝異服,有誰來欣賞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對頸聯解為: “我所自恃的是,憑一雙巧手針黹出眾,敢在人前夸口,決不迎合流俗,把兩條眉毛畫得長長的去同別人爭妍斗麗。”看來,這樣的解釋,幾已眾口一辭了。但是,施蟄存在《唐詩百話》中卻持不同意見,他專門就“時世妝”的問題,作了長篇論述,認為貞元、元和以來通行的時世妝,亦稱“儉妝”。婦女不再用脂粉,而改用赭色土粉。眉毛則是畫得短短的,甚至于要剃去眉毛。因此,施先生解頷聯的意思是: “誰喜愛我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格調的打扮呢?大家都喜歡時行的儉妝。”認為此處是寫貧女的不得不從俗,“我不敢自夸手指纖巧,所以不畫長眉。”
這樣的解釋,是否損害了貧女的形象呢?我以為不然。此詩的主旨恐怕并不僅僅局限于對貧女高尚情操的贊頌,作者著意表現的是貧女內心深處那種哀怨痛楚、抑郁不平的感情。作者采用獨白的手法,借助于細膩的內心剖析,呈現貧女心底的層層波瀾,并且經過幾個往復回旋,最后把感情的浪濤推向高潮。在這中間,頸聯的反跌正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既然自己由于不同流俗而造成了眼下的困窘,那么,隨波逐流吧,又怎么樣呢?還不是“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樣來表現,才能把社會的不公與貧女心靈的創傷描寫得極其充分。全詩凄婉動人,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上一篇:《謫嶺南道中作·李德裕》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賊退示官吏 并序·元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