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古典詩詞中,“送別”是常見的題材。芙蓉樓在唐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城西北,筑于三國時吳初年。據(jù)《清統(tǒng)志》載: “江蘇鎮(zhèn)江府:萬歲樓在丹徒縣西南城上,晉王恭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又嘗改西北樓為芙蓉樓。”辛漸生平不詳,為王昌齡摯友。此詩為王昌齡于芙蓉樓餞別辛漸時所作。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保瑑删鋵崒懎h(huán)境并紀事。“寒雨連江”,狀濛濛細雨,似煙似霧,籠罩江面。“夜入?yún)恰庇腥酸尀橥醪g隨舟送辛漸夜入?yún)堑兀允居亚樯詈瘢水斂蓚湟徽f。但馬茂元先生所言似更為精到。馬先生說: “夜入?yún)堑摹搿瑢懳⒂隄u漸到來。與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的‘入’字用法相近,而更有神韻。”(見《唐詩三百首》新編)細雨是見到的,更似是感覺到的,是寫景,又是渲染與好友依依惜別之氣氛。“平明送客楚山孤”,既點題“送”字,更反映了自己的離懷別緒。辛漸此去,溯江而上,北赴洛陽,王昌齡極目西望,唯見蒼莽平野上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楚山。一個“孤”字,寫楚山,更是指王昌齡的主觀感受,知友遠去,不免有孤寂之感。這兩句前句寫景,后句寫情。就這兩句詩言,情景交融,真是詩而似畫,贈別詩中唯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可與匹敵。
詩至此,送別之意似已寫盡,難乎為繼。但是王昌齡送辛漸北去洛陽,如俞陛云所說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所以至第三句又另辟蹊徑,翻出新意。第三句他發(fā)出了“洛陽親友如相問”的設(shè)問,把讀者引入詩的想象的境界。據(jù)殷璠《河岳英靈集》:王昌齡“晚節(jié)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他的仕途生活是很不幸的,當時他也正處于眾口交毀的境況下。第四句用“一片冰心在玉壺”作結(jié),不僅是化用鮑照的《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之句,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是對“謗議”、“貶斥”的回答,而且以此來告慰洛陽的親友:盡管“謗議沸騰”,我仍然保持純凈的品行,盡管屢遭貶斥,我決不改變志行節(jié)操。王昌齡作絕句十分注重含蓄,不會語盡思窮,此又一顯著例證。
(結(jié)句)言己之不牽于宦情也。(沈德潛《唐詩別裁》)
唐人多送別妙作。少伯諸送別詩,俱情極深,味極永,調(diào)極高,悠然不盡,使人無限留連。(宋顧樂《萬首唐人絕句選》)
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
上一篇:《節(jié)婦吟·張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