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詩紀事》卷十六記:祿山之亂,李龜年奔于江潭,曾于湘中采訪使筵上唱及此詩與“清風(fēng)明月苦相思”七絕。此詩用語天然,不加雕飾,表達出真淳誠摯的愛情,體現(xiàn)了健康樸素的生活美、愛情美,因而受到人們的歡迎。
紅豆是兩廣一帶所產(chǎn)的一種扁圓形豆子,通身皆紅。相傳古時有人死于邊地,其妻哭于樹下而卒,化為紅豆,所以又名相思子。這首詩即以相思子為象征表達其真誠的愛情。從詩意推測,贈詩的對象當(dāng)在南國,所以詩一開始即詠: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紅豆,自是相思;問及春來發(fā)幾枝,無異于說相思之苦有幾多!語言明白,而感情則含蓄曲折。接下“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請對方多采紅豆,自是說明相思深刻,幾近于銘心刻骨。末尾點出“相思”二字,似乎感情之劇烈,已不容許一味含蓄下去,忍不住直呼出來,而呼出來又驟然而止。這顯然是有意形成一種強烈效果。
這首詩的語言簡練、通俗,但讀來卻情意深長,十分感人。這一方面是由于詩人運用濃縮形式使感情得以聚集;一方面又是由于詩人借用了紅豆這一形象,通過其鮮艷強烈的色彩和動人的傳說,顯示愛情的熾熱,表達愛的真誠。它既熱情濃烈,又柔腸千轉(zhuǎn)。后兩句采用叮嚀的語氣,尤顯得真切和一往情深。
祿山之亂,李龜年奔于江潭,曾于湘中采訪使筵上唱云: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fā)幾枝。贈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及“清風(fēng)明月苦相思,蕩子從軍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shù)附書。”此皆維所制,而梨園唱焉。(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十六)
王維“紅豆生南國”,王之渙“楊柳東門樹”,李白“天下傷心處”,皆直舉胸臆,不假雕鎪,祖帳離筵,聽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
睹物思人,恒情所至,況紅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擷”者,即諄囑無忘故人之意。( 〔清〕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 )
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章燮《唐詩三百首注疏》)
王維:少年行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省試湘靈鼓瑟·錢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