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五十五歲的杜甫流寓夔州,貧病交加,以致耳聾眼花,發稀齒落,當他“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時,時局的動蕩,政治的昏暗,己身的不幸,萬千憂愁齊集心頭,于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全詩通過登高時所聞所見,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了貧病交加,一生艱難的身世之感。
詩的前四句實寫秋景,為后四句抒情作襯墊。首聯從細處著筆,緊扣夔州的特定環境,精心擷取了有代表性的六組景物,各以一字狀一物,構成一個完美的意境:秋天登高,峽口的風本來就大,對于年老多病的詩人來講,更覺得凄緊,所以用了一個“急”字;秋高氣爽蒼穹顯得特別遼遠,因此用了一個“高”字;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稱,秋山空谷,猿嘯聲聲,哀轉久絕,故用一個“哀”字。澄澈的江水圍繞著明晰可見的小洲,狀曰“清”;潔凈的沙岸,狀曰“白”;在那一碧千里、江天無纖塵的背景下翱翔盤旋的水鳥,狀曰“回”,“飛回”與上句“風急”又暗相呼應。真是俯仰之間,耳聞目見,令人猶如身臨其境。此聯不僅上下兩句對仗,而且句中自對,嚴謹工整,讀來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并使景物與當時情思密切配合。
頷聯筆法忽變,從首聯的層層渲染,轉為渾然一體,大處落墨。因峽口風急,山林落葉,滿耳呈“蕭蕭”之聲,“蕭蕭”疊字,再襯上一個和它雙聲的“下”字,烘托出滿山落葉的聲色;因峽口險窄,江水洶涌,滿目呈“滾滾”之勢。蕭蕭落木,已興下面的“悲秋”之象;滾滾長江,自然也引起下面“百年”身世的感慨。而“無邊”和“不盡”,又使眼前有限的山林江水,擴展開來,使秋意充溢時空。透過這沉郁悲涼的句子流露出詩人韶光易逝報國無門的喟嘆,也折射出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心態。
后兩聯抒寫登高的感觸。筆法上,頸聯又由頷聯的渾然一體變為多層次的點染。羅大經說它“十四字之間含八意”(《鶴林玉露》),異鄉作“客”,寄人籬下,此其一;系舟“萬里”,故鄉渺茫,此其二; “悲哉秋之為氣”,節令凄涼,此其三; “?!蹦耆绱耍恢浣K,此其四。以上為“萬里”句。“百年”,即一生,一生潦倒,年已暮齒,此其一;體弱“多病”,纏身不愈,此其二;重九“登臺”,“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其三;而自己眼前卻孑然孤“獨”,“弟妹蕭條各何在”,此其四;以上為“百年”句。八層意思,有力地傳達出詩人的羈旅愁和孤獨感。而其中“?!薄ⅰ蔼殹笔屈c睛之筆,萬里悲秋作客,偶而為之已屬不堪,何況“常”!百年多病登臺,即使親朋滿座,子孫滿堂已可慨嘆,何況“獨”!全聯層層遞進,言簡意賅,情味無窮。
尾聯則放筆直寫?!捌D難苦恨”四字,以濁重之音透出沉重的悲愴感。詩人所說的“艱難”,即“干戈衰謝兩相催”的意思,既含時局維艱,也含個人生活維艱。“寬懷應是酒”,這樣艱難潦倒的境遇,本來還可借酒澆愁,偏偏又因染上肺疾,不得不暫且罷飲,這更增添了難以排遣的憂愁。
律詩本是駢驪化的產物,嚴整是它的特征之一。這首詩四聯均對仗,首尾二聯好象沒有對,頷頸二聯好象無意于對,“細繹之,卻錙銖鈞兩,毫發不差”。過于工整,本易陷于板滯單調,而此詩卻又意興橫逸,氣韻生動。最后以苦澀語作結,無限悲涼之意見于字里行間。
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如為人七言律第一也。若“風急天高”,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于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發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于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此篇結句似微弱者,第前六句既極飛揚震動,復作峭快,恐未合張弛之宜,或轉入別調,反更為全首之累。只如此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似未為不稱也。(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
此輟飲獨登之總慨也。望中所見,意中所觸,層層清,字字響,胡應麟謂古今七言律第一。(浦起龍《讀杜心解》卷四)
查慎行:七律八句皆屬對,創自老杜。前四句寫景,何等魄力。何義門:千端萬緒,無首無尾,使人無處捉摸。此等詩如何可學。紀昀:此是名篇,無用復贊。歸愚謂“落句詞意并竭”,其言良是。許印芳: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此詩前人有褒有貶,胡元瑞尤極口稱贊,未免過夸,然亦可見此詩本無疵颣也。至于沈歸愚評語,今按所選《別裁集》評此詩云: “格奇而變,每句中有三層,中四句好在‘無邊’、‘不盡’”、‘萬里’、‘百年’。或謂兩聯俱可截去上二字,試思‘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成何語耶?”歸愚之言止此。曉嵐稱其貶落句為詞意并竭,所引未審出乎何書? (《瀛奎律髓匯評中)
《登高》一首,……通首作對而不嫌其笨者。三、四“無邊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氣;五、六“萬里悲秋”二句,有頓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韻,押韻則聲長,不押韻則局板。(施補華《峴傭說詩》)
上一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登鸛雀樓·王之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