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施閏章·雪中望岱岳》原文賞析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影落燕齊白,光連天地寒。秦碑凌絕壁,杖策好誰看?
此詩作于順治十五年(1676)督學山東經過泰山時。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遠望岱岳所見的雪景。岱岳指泰山之玉皇頂,山勢突兀峻拔。秦山古稱“東岳”,為五岳之首,位于今山東泰安縣城北。唐代杜甫曾有絕唱《望岳》,詩人描寫的是泰山“齊魯青未了”的夏秋之景,抒發的是“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勝概。此詩為“雪中望岱岳”,由于季節不同,故所見景色亦獨具特色。此詩與杜甫《望岳》一樣,句句寫“望岱岳”,卻終篇不直接點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詩意境之寥闊,體勢之雄渾,直可繼杜少陵《望岳》。
此詩為五律,首聯即采用對偶句式:“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边@一聯寫遠望岱岳所見晴雪之景。首句中“碧?!蹦耸墙栌鳌扒嗵臁保瑢崬椤氨毯G嗵臁敝猓四嗽从?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shangyi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商隱《嫦娥》詩“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樣青碧澄凈;“煙歸盡”則是比喻冬云陰霾已消散無余。這句先描寫岱岳上空青碧之天色,寓有雪霽云散之意。然后再寫以“碧海青天”為背景的“雪中岱岳”之整體風貌。“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頂,此峰海拔1524米;“雪半殘”描繪岱岳之上半端被積雪所覆蓋之狀。積雪的岱岳直插入青碧似海的蒼天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銀碧相映,明麗耀眼;真令人胸襟亦為之開張,油然而生一種崇高之感。
頷聯則承接“晴峰”之意,再寫近望岱岳之局部形象。詩人選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冰泉”與“云路”兩種意象:“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鼻熬鋵戓吩乐呀Y成百丈冰,垂懸于眾多山壑的崖壁上,以顯示雪中岱岳之嚴寒冷峻;后句寫山路上云氣濃密,千折百回,又顯示岱岳之險峻高遠。而“冰泉”向下“懸”,“云路”朝上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則寫出詩人“望岱岳”時視線的移動,其中自有詩人為此奇觀驚嘆不已之意。
頸聯“影落燕齊白,光連天地寒”一轉,又專寫遙望岱岳積雪之感受。前兩聯重在寫山,首聯雖亦提到“雪半殘”,但仍屬寫山之外觀,而非單純寫雪。此聯則純是寫雪景。詩人從縱橫兩個角度表現雪之“白”與“寒”,視野開闊,境界深遠?!坝奥洹敝秆┗h落,此乃想象之辭,而非實景 (因為此時天已 “晴”); “燕齊”指河北、山東一帶,“燕齊白”從橫向角度寫泰山之雪使“燕齊”之地都映襯得白茫茫,此極雪泰山降雪之大。后一句則寫積雪在晴日下之反光,使天與地皆寒光耀眼,寒氣逼人,這是從縱向角度寫雪“光”之強?!肮狻倍昂?,又是通感手法的運用。
如果說上三聯基本上是實寫之景,那么尾聯則純然是虛摹之景: “秦碑凌絕壁,杖策好誰看?”“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頌秦德,明德意”。(均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此乃泰山一著名古跡?!傲杞^壁”指秦碑立于泰山絕壁之上。由此可見“秦碑”非詩人于山下所能望見。此時詩人遙想:矗立在積雪之岱岳山頂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誰正拄著手杖去觀賞呢?或者說,是否有人如杜甫一樣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攀上積雪的泰山之絕頂而登高四望呢?詩人設問句抒發此意,其中流露出詩人自己欲登山極望之情。
陳詩評施閏章“其詩各體俱工,大抵以清真雅正為主?!?(《尊瓠室詩話》)他指出施詩“以清真雅正為主”,誠然不錯,但此詩亦表現出其“五律法老氣郁,才橫思沈,識奇語異”(鄧漢儀《詩觀三集》) 的特色。全詩格律老成,氣脈沉郁。詩人以如椽大筆勾勒闊大之境,以縱橫之才錘句煉字,顯得沉穩精嚴,頷聯與頸聯,又不乏“識奇語異”之致。
上一篇:古詩《袁枚·雨過》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屈大均·雷女采葛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