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抒寫暮春時節(jié)與戀人別離的憂傷。
唐代男女之間的情愛,并不象封建社會晚期防范得那么嚴(yán)厲,青年男女多少還是有一點自由的。從末聯(lián)“蓬山此去”看來,這對戀人的分離,并不是來自禮教的壓迫,而是另有一種外力在。他們已經(jīng)難得相見,而這一次別后又恐怕永無再見之期。詩人滿腔的憂思,在胸中潛流,腸回氣搖,終于在千回萬轉(zhuǎn)之后吐出了這飽含哀思的第一聲: “相見時難別亦難。”曹丕《燕歌行》: “別日何易會日難。”李商隱則用“相見”取代“會”,去掉“何”字,加疊“難”字,不僅音節(jié)和鳴,也使這一“情語”略具才一相見又將相別的形象。特別是兩個“難”字重疊在前后音步的末頓上,形成詩句的往復(fù)紆回,更使兩人睽隔之態(tài)、聚少離多之情隨文而生。后來詩人在抒寫“別” “會”時,總不能超越這一句。唐彥謙《無題》云“誰知別易會應(yīng)難”,韓偓《復(fù)偶見》“別易會難長自嘆”,都顯得瘦硬乏情。只有李煜“別時容易見時難”,寫出了心中的感慨,但終不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深情綿邈,曲折回腸。
“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這第二句橫插進來,似乎顯得有點突兀,實在卻是神來之筆。清人馮舒以為“第二句畢世接不出”,評價很高。“東風(fēng)無力”即春風(fēng)綿綿,連下“百花殘”,不僅點明相別的時令在春之將暮,而且為兩人的別離設(shè)置了一幅黯然銷魂的背景。如果說第一句是情語,那么第二句便是景語。情語所表現(xiàn)的只是一種潛藏的心態(tài),單有情語,意象常常不夠鮮明,有了這第二句,男女主人公話別的情景便具象化了,達到情與景諧。所以,春風(fēng)綿綿,百花凋零,既是引觸他們內(nèi)心傷懷的客觀物象,又是別離雙方憂傷、痛苦情感的外化;既是男女雙方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詠嘆,又象征了他們青春、愛情的即將消逝。
李商隱善于化用前人詩句,第二聯(lián)也是很典型的。樂府西曲歌有“春蠶不應(yīng)老,晝夜常懷絲(思)”,南齊王融云“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但都未若李商隱“春蠶到死”、“蠟炬成灰”來得沉痛執(zhí)著。出句說“絲盡”,對句說“淚干”,但著眼點卻在“絲(思)不盡”,“淚不干”,以表示雖后會無期,而相思之情永在,離恨之苦難消;除非身死成灰,此情不泯。詩人《暮秋獨游曲江》云“深知身在情長在”,和這兩句同一意緒,對生離死別寄托了深刻的悲哀,而對人生“樂聚恨別”的感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為了歡聚,是可以用生命去換取的!
這一聯(lián)是全詩的“秀句”,劉勰所謂“篇中之獨拔者也”( 《文心雕龍·隱秀》)。這種“秀句”,唐以后才多起來,而李商隱尤多。其意象所蘊含的豐富情思遠(yuǎn)遠(yuǎn)超過形象本身,成為一種蘊含哲理的警策之言。蘅塘退士孫洙評這兩句說: “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由于它高度的典型化,故意蘊深廣,讀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體驗和審美情趣,越出“春蠶”、“蠟炬”在詩中的意象,進行由此及彼的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的聯(lián)想。
五、六句的表現(xiàn)手法又不相同。放開自己,從對方落筆,是翻過一步法。詩人設(shè)想戀人別后的情景:早晨照鏡,愁白了頭發(fā);長夜吟詩,難耐孤寂。不說自己的相思,而擬想戀人對自己的深切懷戀,從脈絡(luò)上說是透過一層或翻過一步,但從立意上看,卻正是從相反方面拓展和深化了第二聯(lián),為全詩平添了一層悲劇的色彩。
末聯(lián)“蓬山”指的是戀人被迫而必須去的遙遠(yuǎn)的地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仙界所在。對于凡人來說,“蓬山”是無法到達的,這是物理的距離。但從心理距離來說,不管天邊海角,戀人們都是永遠(yuǎn)貼近的,所以又說是“無多路”。而更妙的在于以慰安之辭寫心中之苦:別傷心難受了,你所去的蓬山離開這里也沒有多少路程,我會經(jīng)常捎信去探望你的。何義門評說: “末路人不作絕望語,愈悲。”自己已經(jīng)傷痛到了極點,卻反過來安慰對方,強抑自己內(nèi)心的苦楚,更顯悲痛。
顯然,這首《無題》是戀人被迫離去時的哀訴,是詩人青年時期心路歷程中一曲失戀的哀怨、苦痛的歌。
仲長統(tǒng)云: “垂露成緯,張霄成幄。沆瀣當(dāng)餐,九陽代燭。”蓋取無情之物作有情用也。自后竊取其意者甚多。……李義山《無題》詩云: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又是一格。今效此體為俚語小詞傳于世者甚多,不足道也。(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三)
綺靡濃艷,傷春悲秋,至于“春蠶到死”、“蠟炬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愛河而干欲火。( 〔清〕錢謙益《李義山詩箋注序》)
此等詩似寄情男女,而世間君臣朋友之間,若無此意,便泛泛然與陌路人相似,此非粗心人所知。(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卷十)
迮鶴壽云:義山詩,當(dāng)賞其體物之工,毋羨其麗事之密。《馬嵬》詩“此日六軍同駐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尚不過作對活潑。《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非體貼人情,推尋物理者,豈能出此。( 〔清〕王鳴盛《蛾術(shù)編》卷七十七引)
上一篇:《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李商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早發(fā)白帝城·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