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
雪滿前庭月色閑,主人留客未能還。
預愁明日相思處,匹馬千山與萬山。
旅中訪友,主人留客,酌酒剪燈,契闊淡宴,然而聚難散易,見別匆匆,此中況味,大抵喜悅與悵恨交集,又往往兼興時代身世之感,很易激動詩情,所以古人多主客送別、留別的詩篇。陳子昂的五律《春夜別友人》和杜甫的五古《贈衛八處士》都是留別詩中的佳作名篇。兩詩容量較大,寄慨遙深。絕句短小,必須截取更精而情味自長,所謂“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緩”(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李嘉祐的《夜宴南陵留別》就是這樣一首小詩。
詩的前兩句已把“夜宴”餞行之意道出。大雪初霽,客人欲行,主人還是堅留,但明天是一定只得分手了的。詩不從“今夕復何夕”的喜相逢(杜詩)寫起,也不作“銀燭”、“金樽”的賦陳(陳詩),只勾畫夜宴的氛圍:前庭“雪滿”,宅外和山中雪深風寒可知;此際主客定是在堂上燭下把盞共話;深夜的月光,靜靜地鋪灑在庭前的積雪上,更渲染出安謐的氣氛,與友情的溫暖相協調。這種溫暖和寧適之感,又為下面“預愁”作引,并與所“愁”起映襯作用。
“預愁”是客所愁,也是主人所愁。所謂“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總是惜別之意。詩人沒有直說,卻以“明日相思處”的一幅匹馬山行的畫面表達出來,在虛擬之景中蘊涵別情,并將臨別之情延伸到了別后。“千山”重以“萬山”,想見前路漫漫,世途崎嶇。李嘉祐曾以京官謫為鄱江令,后來也還長期羈任遠州,豈無坎坷之感?山之“千”重“萬”疊,又和馬之“匹”相對照,置身此境,踏雪迤邐而行,游宦孤凄,真堪愁絕。而這當然也將是主人明日“相思”之時腦海中呈現的一幕吧。和作者同時的詩人皇甫冉曾有詩云:“凄凄游子若飄蓬,明月清樽只暫同。南望千山如黛色,愁君客路在其中。”(《魯山送別》)不正是主人的別情嗎?而作者自己當明日“匹馬千山與萬山”之時,會不會憶起“雪滿前庭月色閑”的今夕,神往于那種安謐寧適之境呢?從詩的構思看,實與虛二景前后映照,是已有所著意的。結末的造景之句實在給全詩回宕出了無限情韻。
李嘉祐詩以“精煉清婉”著稱,從這首七絕可見其一斑。
上一篇:岑參《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長卿《茱萸灣》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