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上書議政,觸怒了武則天,以貪贓之罪,被捕入獄。這首五言律詩就是駱賓王關在長安獄中寫成的。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兩句交代時間和事件。西陸指秋天。古時天文學認為,日循黃道東行,行經西陸便是秋季。秋風漸寒,蟬到秋即死亡,所以人們認為秋蟬聲音特別凄涼。南冠用《左傳》楚國犯人帶著南方冠帽的典故。駱賓王是浙江人,囚禁在長安,用南冠二字,倒很切合身份。詩人一開始就反映了自己在囚禁中聽到秋蟬凄切聲音的環境和心情。
以下六句,以蟬喻己,蟬與人合而為一。每個句子,都雙關人與蟬,強烈地表達了他怨恨凄惻的心情。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寫蟬的話,玄鬢影指蟬身漆黑發亮,白頭吟指蟬聲如漢樂府“誰不懷憂,令我白頭”那樣凄切。寫人的話,玄鬢指當時不到四十歲的詩人已滿頭白發,白頭吟就指在獄中吟誦的悲傷衰頹的詩。是蟬是人,相互滲透,很有韻味。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表面上寫蟬:秋露濃重,不能再飛翔;秋風陣陣,蟬聲也斷斷續續。實際上暗寫詩人自己。上書高宗,無法進入天子乙覽;囚禁獄中,所言所詠,也起不了作用,蟬的形象有象征色彩。
最后兩句“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是詩人的口氣,也是蟬的口氣。這首五言律詩,詩人用蟬擬人,說蟬遭際悲傷,申述蟬的心思:吸的只是露水,高潔清白,為何還遭到秋天的折磨呢!?
把自己的不幸與將逝的蟬滲透組合,抒情深切,人性物性也體會得相當深。
初唐律詩還在成長過程中,同時代詩人的律詩,也有不盡守律的。這首《在獄詠蟬》,押下平聲侵韻,仄起,格律相當嚴謹。中間頷聯、頸聯,對仗工整。特別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一聯,形式的工整和內容的雙關,深得律詩三昧。這首詩用韻也頗為講究,注意了音樂性,為盛唐詩歌全面地確定中國古典詩歌的體格,做了很好的準備。
隱然寫出狂狷一段,嘐嘐踽踽,不肯閹然媚世意。中聯云: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尤肖才人失路之悲,讀之涕洟欲下。(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
上一篇:《回鄉偶書·賀知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垂老別·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