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我初學詩日, 但欲工藻繪;
中年始少悟, 漸若窺宏大。
怪奇亦間出, 如石漱湍瀨。
數(shù)仞李杜墻, 常恨欠領會。
元白才倚門, 溫李真自鄶。
正令筆杠鼎, 亦未造三昧。
詩為六藝一, 豈用資狡獪?
汝果欲學詩, 工夫在詩外。
這首詩寫于宋嘉定元年(1208)陸游八十四歲時,在他逝世前一年多。小兒子名遹,向他問寫詩經(jīng)驗,他寫了這首詩。通過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總結(jié)自己最深切的體會,對兒輩進行教誨。
全詩分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作者回顧早年的創(chuàng)作只在雕飾華美的詞藻上下工夫,中年才開始有點醒悟,逐漸看到創(chuàng)作的廣闊天地。雖然如此,在中年的作品中“怪奇亦間出”,即江西詩派追求僻典、奇字、怪句、險韻的習氣尚未完全清除,在作品中有時還出現(xiàn)如“石漱湍瀨”這樣生僻怪奇的句子。這一段是作者對受到江西詩派影響的自己早年詩風的反省,說明雕飾詞藻和求險求怪都是錯誤的。
中間六句是第二段,作者高度評價李白、杜甫的成就,以“數(shù)仞墻”來比喻李、杜高巍的藝術(shù)宮殿,取《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來形容李、杜詩作的造詣難以企及。象元稹、白居易這樣著名的詩人只不過剛剛靠近大門口,至于溫庭筠、李商隱以下就不值得一提了。他認為如果離開李、杜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即令有扛鼎的筆力,也得不到詩的真諦。陸游標榜李、杜,實際上是標榜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
末四句是第三段,他用二十個字概括了一生最深切的體會。“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這兩句意思說詩本是六經(jīng)之一,詩歌創(chuàng)作是關系社會教化的嚴肅而重要的事業(yè),哪能視同游戲呢?那么怎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詩呢?結(jié)尾兩句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工夫在詩外”是全詩的中心思想,也是陸游積數(shù)十年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而得出的一種精到的觀點,它指的是詩人的生活閱歷和各種涵養(yǎng)對創(chuàng)作的決定關系。他于六十三歲時寫的《感興》一詩可以作為對“工夫在詩外”的闡釋,在這首詩里,他總結(jié)自己和古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說明要寫出好詩,除了“飽以五車讀”,還要“勞以萬里行”,要“險艱外備嘗,忿郁中不平,山河與風俗,雜錯而交并,邦家志忠孝,人鬼參幽明”。必須在現(xiàn)實生活中觀察、體驗,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和素材,才能有真實深切的實際感覺。不在這些方面下工夫,不具備上述主觀和客觀條件,一味地在形式技巧上下力氣,那只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寫不成好詩的。
上一篇:《石蒼舒醉墨堂·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胡旋女 戒近習也·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