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高克禮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
[得勝令]豈不見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縷帶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這是模擬一個女子的口吻,表述對誠摯愛情的追求和對負心忘義者憎惡的帶過曲。
這是一對戀人相會的場面,首先由女子對情郎叮囑與告誡。她一開始便大膽地向對方提出要求,要對方立下誓愿。然而,這并不是有意在“尋致爭”——鬧分歧、找茬子。她內心也非常矛盾。她確信自己對愛情極為至誠,卻擔心對方的薄幸。“薄幸”,意即“薄情”,也就是無情負心。因而她進一步告誡“神明的公正判決隨時存在,負義忘情者是要承擔罪責的。”作者抓住女子既希望與情人結合,又擔心被遺棄的心理活動,以警戒式的話語顯示出女子對情愛的熾熱與專一;而語氣的直率、明快與急切,形象地表現了她潑辣、剛烈的性格,為下面的描寫作好了鋪墊。
那么,一旦男子負心她將會怎樣呢?作者靈活地化用了戲劇故事。與《趙貞女蔡中郎》一同號稱“南戲之首”的《王魁》,取材于宋代民間故事,敘述妓女桂英資助書生王魁赴考;王魁曾與桂英山盟海誓,得中狀元后卻棄桂英另娶;桂英憤而自殺,死后鬼魂活捉王魁。元人尚仲賢曾寫《海神廟王魁負桂英》雜劇,有桂英自殺前向海神像控訴王魁的情節。把這一則故事重述給情郎,女子那渴望聽到海誓山盟、又對甜言蜜語無限疑慮的感情便盡在不言中了。“磣可可”,悲慘、凄慘的意思。她清醒地認識到王魁式的海誓山盟只能給女子帶來悲劇性的后果。而她也會同桂英一樣,決不放過背義負心之人。縷帶、裙裾皆可作為利刃刑具“活取了個年少書生”。女子的感情由此被推到了頂點。真是愛也愛得大膽,恨也恨得爽快。
上一篇: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失題·庾天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駐馬聽吹·白樸|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