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李商隱是一代才人,可是生不逢時,潦倒一生。李死后,崔玨寫了兩首悼念他的七律,這是第二首。
首聯兩句高度概括了亡友懷才不遇,坎坷潦倒的一生:雖有“凌云萬丈才”,但是“虛負”終生;雖有“欲回天地”的“一生襟抱”,然而至死未得施展。這一聯既是對亡友的高度贊譽,也是對現實的譴責。此意籠罩全詩,同時為下面的“哭”作了很好的鋪墊。
頷、頸兩聯承上聯而“哭”,哭中有譽,哭中有愛,哭中有恨?!傍B啼花落人何在”,把亡友比作鮮花;人死不能復生,猶如鮮花凋落,連鳥也為之啼哭不已! “竹死桐枯鳳不來”,化用了《莊子》中的著名典故和亡友在《安定城樓》中“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的名句,把亡友比作德操高潔的鳳鳥?!爸袼劳┛荨彼淖制截苾蓛上鄬?,聲韻蒼楚沉郁,而“鳳不來”三字猶如一聲發自肺腑的哀嘆,對亡友高才盛德的褒揚贊譽,溢于言外;對亡友不幸去世的揪心哀痛,催人淚下?!傲捡R足因無主踠”,千里馬之足因不遇明主而踠曲受損,這一句既是繼續對亡友的贊譽,更是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實的直截了當的譴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韓愈《雜說》中的這幾句話,就是對這一詩句的最好注釋?!芭f交心為絕弦哀”則借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對亡友的真摯情誼和沉痛悼念。
尾聯“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兩句,想象奇特,一掃悼亡詩通常所有的那種凄哀情調,把對亡友的贊譽推向極端:這樣一位德操高潔,才能出眾的詩人難道就這樣死了嗎?不!不要哀嘆日月星三光透不進陰曹地府,亡友的英靈到了天上,就是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曲星”!這一聯既是對亡友的高亢頌歌,也是作者的自解自慰,長歌之慟勝于哭,作為一首悼亡詩,如此昂揚的結尾,實在難得。
這首七律不但感情真摯濃烈,而且詩律謹嚴,聯聯相扣,用典貼切,不露斧痕,是一首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好詩。
上一篇:《哭晁卿衡·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商山早行·溫庭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