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荊門送別》唐詩賞析,《渡荊門送別》原文與注釋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①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②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③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④
【注釋】 ①荊門:即荊門山。②江:長江。③下:移下。海樓:海市蜃樓。④仍:頻頻。
【鑒賞】 這是李白從四川至湖北,在荊門送別同舟的人繼續東去時寫的作品。詩人遠渡荊門,眼望一派壯麗的大好河山,意氣風發,抒發了自己剛剛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上安州裴長史書》) 時的積極向上的情緒。首聯交代遠道而來渡過荊門,登臨楚地游覽。頷聯描寫渡過荊門山時所看到的奇妙美景: 高山隨著平原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詩人逼真地寫出了自然景觀的特征及其氣象闊大,氣勢飛騰的神韻。頸聯描寫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很有奇思。它不僅表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多姿,也反映了詩人從蜀地初到平原的喜悅心情和開闊胸襟。詩中有晝景,有夜景,可見船在荊門停了一宿以上。尾聯是詩人在欣賞荊門一帶的風光時,面對那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所產生的思鄉之情。詩人沒有直接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自己遠行,從對面寫來,愈發顯出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長江流過荊門,兩岸再無高險之山的約束,而是浩浩蕩蕩,奔向無垠的原野,使人驟感天地寬廣,胸懷也為之豁然開朗。詩人以清新飄逸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沿江東下所見的壯闊形勢和奇麗景色。全詩意境開闊,如大江奔流,格調輕快。想象瑰麗,充滿了積極的生活氣息。這里的山和水,都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都在這 “萬里送行舟” 的深情祝福中,化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前途的憧憬。尤其是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成為膾炙人口的寫景名句。
上一篇:《宋之問·渡漢江》唐詩賞析,《渡漢江》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孟郊·游子吟》唐詩賞析,《游子吟》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