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利州南渡①》唐詩賞析,《利州南渡》原文與注釋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②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③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④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⑤
【注釋】 ①利州:今四川廣元市。②澹然:水波閃動的樣子。翠微:指青翠山氣。③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棹(zhao):船槳,這里代指船。柳邊句:指將渡的人,憩身柳蔭之下,待渡船返回。④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⑤范蠡:春秋楚國人,曾助越王勾踐滅吳,拜上將軍,后辭官歸隱,乘舟泛于五湖。五湖也指太湖。
機:指心機。舊說鷗鷺忘機,故有雙關意,詩中指心志淡泊,與人無爭。
【鑒賞】 唐代利州屬山南西道,治所即今四川省廣元市。嘉陵江繞城西北而過,這首詩當是溫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時所作。
首聯大筆繪江景,但見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一抹映照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斜暉籠罩,一片蒼茫。因為詩寫渡江情景,所以首聯點出地點時間,起筆自然。
頷聯緊承首聯,將全景鏡頭縮小,集中描寫人馬急于渡江的情狀; 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中心,馬兒揚鬃長鳴,聲音好似出自波濤之上;未渡之人歇于岸邊柳蔭之下,等待渡船從對岸返回。
以上兩聯寫詩人待渡岸邊所見,由遠而近,從江中到岸邊,先靜后動,井然有序。
頸聯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草叢中成群的鷗鷺; 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此聯利用數量詞的巧妙結合,不但對仗工整,而且詩境深化了。群鷗棲息草叢,可見天色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僅一鷺飛翔。“一鷺飛” 饒有情志。尤其是 “萬頃江田一鷺飛” 與王維的 “漠漠水田飛白鷺” 更是神韻同出。
置身如此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環境,久困行旅、疲于奔命的詩人不能不觸景傷神,所以尾聯不禁生出了欲效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感慨。范蠡曾助勾踐興越滅吳,功成隱退,甚至傳說他帶西施而泛舟五湖,莫知所終。“忘機”在這里有雙關意,指心志淡泊,與人無爭。這兩句意思是說,如今誰能懂得乘一葉扁舟去追尋范蠡的足跡,逍遙于江湖煙水而忘機一切俗念呢? 言外之意,我便有澹然遺世、忘卻機志之志,誰又能理解呢?
聯系詩人科舉不第,仕途失意看,這里的 “獨忘機” 其實何嘗能忘。這一點和范蠡相同,范蠡因料越王難共安樂才辭官遠遁,詩人則因失意落魄而被迫無奈。
全詩八句無不與水有關,但清雋而不堆砌。章法不落俗套,起承轉合,各有所歸,以 “水” 起以 “水” 終,脈絡清晰完整。
上一篇:《賈至·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唐詩賞析,《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一)》唐詩賞析,《別董大二首(其一)》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