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柳永詞《八聲甘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在柳永詞中,最為人贊賞的是他的羈旅行役詞,而在羈旅行役詞中,最享有盛譽的即是這首《八聲甘州》。這首詞境界闊大,格調高古,在狀景傳情上都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技巧。
詞的開頭,以一“對”字領起,直貫下面的“瀟瀟暮雨灑江天”和“一番洗清秋”,十三個字一氣呵成,寫登高臨遠所見眼前之景象。深秋,暮雨灑向江天之中,從水面到天空,大自然都在變化。雨后的秋空變得更清朗,山峰變得更明凈,樹木也變得更蕭疏,使人感受到一種明凈凄涼的“清秋”況味。而這股“清”意仿佛不是季節帶來的,是由一番涼爽的秋雨“洗”出來的。這個“洗”字,用得十分傳神。早在唐代,韓愈在《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詩中就曾用過“長安雨洗新秋出”。柳永把“新秋”改為“清秋”,這就不僅包含明凈、清新之意,還增加了一份凄涼的感覺,更富于感情色彩了。接著詩人又以一“漸”字領起下面“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個四字句,也是十三個字一氣呵成,寫日復一日正在轉變中的景象。“漸”,有一段時間過程,統攝大自然近來的變化。挾帶霜氣的西風漸寒漸緊,自然界也日益凋零。雨后的變化,主要寫秋的凄清;霜風侵襲后,則是寫秋的冷落。在秋天風風雨雨的交相侵襲下樹葉凋零。因為樹葉稀疏,江天顯得更加寥闊,關河也就變得冷落了,只有一輪殘日的余暉,映照著作者登臨的高樓。這三句從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和殷仲文詩“風物自凄緊”脫化而來,景物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受到蘇軾的高度贊賞,曾經認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侯鯖錄》卷七)。然后又用“是處”兩句接寫樓頭所見,也是對上兩層作一收束。到處紅花綠葉都凋落、衰敗了,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在一點點消失,生命是多么無常啊。柳永在這里沒有正面寫悲慨,但在“此花此葉長相伴,翠減紅衰愁煞人”,萬物凋零,關河冷落,夕陽滿目的每一個景物中都包含了這種深沉的慨嘆。“惟有”兩句,再宕開一筆,寫萬物在變而長江依然,只見江水默默無語地向東流去。古人每用流水喻逝去的時光。柳永在此暗用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滿江惆悵水,年年無語向東流”的詩意,借景寫情,表達一種歲月易逝的惆悵心理和事業落空的悲哀感。上闋通篇都是寫景,只是于景物中透露出一點感情色彩。
對于一個旅人,節候的遷移,景物的變換,最易觸動鄉情。秋天是一年之遲暮,黃昏是一日之遲暮,詩人面對深秋江天暮雨,關河殘照,自然會引起強烈的歸思了。因而下闋由景入情,即景抒情。換頭,先用反筆提起。“不忍”句,言“登高臨遠”原為想望故鄉,但故鄉是那么遙遠,望而不見,闖入眼簾的只不過是一片萬物凋零的凄涼景物,這卻更引起繾綣鄉情一發而難以控制了。這就是“不忍”的原由。行文一起一跌,忽揚忽抑,把游子怕引起鄉愁而又無法自制的矛盾心情曲折地寫了出來。然后分三層去寫。先由望鄉轉到自念,回顧自己近年來登山臨水、四處飄泊的生活,既然懷鄉之情如此強烈,為什么淹留他鄉而不回去呢? 自問自嘆,“歸思”和“淹留”之間的矛盾含有無限的難言之隱。次則由自己思歸遙想故鄉的妻子也正盼望自己歸去。“妝樓颙望”,是想象妻子在妝樓上癡癡地望著遠方的歸帆。“天際識歸舟”本是謝朓詩句,詩人反用其意,加上“誤幾回”,想象妻子幾次三番地誤認為這船上就載著遠方歸來的丈夫。而“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回誤認就是一回希望的落空,借誤認寫出了妻子失望的痛苦,這用的是對照的筆法,如杜甫的“遙念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樣,以想象妻子思念自己來反襯自己思歸之心切。結句的“爭(怎)知我”,又由對方回到自己。妻子“誤認”了幾回后,想必會怨恨自己。于是詩人用一反詰語向妻子默訴: 我羈旅天涯,正倚欄遠望,在思念你,此情此景你又怎么知道呢! 筆勢一縱一收,回環往復,把懷歸之情和欲歸不得之苦表現得十分真切。
這首詞把秋景、離愁、戀情交織起來描寫,通篇結構嚴密而又極富于變化。從寫景看,遠近景物,都以一字領起,逐層推出,井井有序。而一切物象都是倚闌所見,開端卻不明寫出來而于篇末點出,可見巧于鋪敘。從寫情看,自己和對方,游子和佳人,虛實并用,兩面著筆,交相映輝。梁任公用溫庭筠的“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評論這首詞(梁令嫻《藝蘅館詞選》),正是指這種藝術境界。同時,這首詞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后闋各四韻,韻字之間的句讀大部分不過是呼吸上的句讀,而不能將敘述點斷。從敘述的層次來說,大部分都保持著可以一口氣讀到押韻處的語氣,日本村上哲見稱這種句法為“不計句讀而連綿排列的表現手法”(《唐五代北宋詞研究》第三章)。柳永的慢詞作為抒情詩能開拓詞的境界,這首詞能一直受人稱賞,同這種新的句法和表現手法是密不可分的。
上一篇:詩歌·范成大詩《催租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吳文英詞《八聲甘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