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西施詠》唐詩賞析,《西施詠》原文與注釋
王 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①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②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③
【注釋】①寧:豈。微:卑微。②傅:著,搽。③持謝:奉告。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鑒賞】這是一首借詠西施,以喻為人的詩。《吳越春秋》卷九載,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退守會稽,知夫差好色,欲獻美女以亂其政,乃使人尋于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因獻吳王,吳王大悅。這首詩借史事“別興寓意” (沈德潛《說詩晬語》),采用比興寄托的方式,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下層士人的不平與感慨,具有深婉含蓄的特點。
詩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終不會久處卑微的境地。“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此句對仗工整,一“朝” 一 “暮”,寫出時間之短,僅是一天之間。“越溪女”對“吳宮妃”,寫出身分變化之大。兩句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tài)。
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就身價百倍。“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兩句仍用了對比手法總寫。“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用西施受寵后化妝更衣的細節(jié)細描西施受寵后的嬌態(tài)。“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兩句,點明西施際遇變化的根源全在“君” 恩。
末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來去。“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一句,化用典故。據(jù)《莊子·天運》 載: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 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此處用這一典故,除說明西施的美態(tài)是無法仿效之外,更主要是說西施的際遇不可希求。
全詩讀來語雖淺顯,然寓意深刻。沈德潛在 《唐詩別裁集》 中說: “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 此言頗是。
上一篇:《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唐詩賞析,《西塞山懷古》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唐詩賞析,《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