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白發蕭蕭霜滿肩, 送春未免意留連。
牡丹看到三更盡, 半為憐花半自憐。
暮春時節,微風送暖。詩人肩披白發,老態龍鐘,信步閑游在綠蔭覆蓋的花園里。樹葉由嫩黃變成了深綠,盛開的鮮花逐漸凋謝。眼望生機盎然的春天即將過去,詩人留連難舍,感慨萬千。忽然,一叢綻開的牡丹引起了詩人的注意。那紅的白的,千姿百態,溢光流彩;和風吹拂,香氣沁人肺腑。詩人不忍牡丹也隨春天逝去,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從傍晚看到夜間,三更將盡了,他才直起身來,嘆息一聲:“半為憐花半自憐”啊。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值得留戀的。歷代的騷人墨客為惜春寫下了多少動人的詩句。“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韓偓《春盡》)“春歸何處?……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黃庭堅〔清平樂〕)“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王令《晚春》)他們都熱愛春天,呼喚春天,堅信春天一定會回來。袁枚也熱戀著春天,因為春天是他生命的象征,是他寶貴年華的象征。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匆匆完結,想挽住春天。他憐惜牡丹,因為處在季節交替前的這叢怒放的鮮花,多么象自己的生命啊。
古來惜春自憐之詩,多不勝數。且花樣翻新,令人嘆服。此首詩用牡丹點出暮春景象,已有新意。環環緊扣,直抒胸臆,令人回腸蕩氣。詩人“自我”形象突出,可渭處處皆著“我”色,無處不有“我”在。
上一篇:《新雷·清·張維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有木詩八首(其一)·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