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將相和》原文與翻譯、賞析
既罷②,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③。廉頗曰: “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④,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⑤,吾羞,不忍為之下⑥。” 宣言曰⑦: “我見相如,必辱之!” 相如聞,不肯與會⑧。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⑨。已而相如出⑩,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11)。于是舍人相與諫曰(12):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13),徒慕君之高義也(14)。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臣等不肖(15),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16)?” 曰: “不若也(17)。”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18),辱其群臣; 相如雖駑(19),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20),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21)。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讎也(22)。”廉頗聞之,肉袒負荊(23),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24),曰: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25)。”卒相與驩(26),為刎頸之交(27)。
【鑒賞】 《將相和》不像《完璧歸趙》、《澠池會》那樣以題材重大、情節緊張取勝,而是從廉頗、藺相如二人的私怨著手,以小見大、平中見奇,別有一種感人肺腑、移人性情的藝術凈化力。《將相和》集中揭示和歌頌了藺相如 “先國家而后私仇”,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不計私怨、大義為國的愛國精神和高尚人品,也贊揚了廉頗魯莽粗豪、直率磊落、勇于改過、忠心為國的可愛可貴、可歌可泣的品質。如果說《完璧歸趙》、《澠池會》重在人物外在形象的刻畫,那么《將相和》則重在人物內在精神的揭示。它主要通過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對比描寫、側面襯托以揭示人物心理。廉頗“宣言” 和 “謝罪” 的兩段語言描寫,藺相如與舍人的對話描寫,相如 “不肯與會”,“稱病” 不朝,“引車避匿”和廉頗“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 “謝罪” 的行動描寫,雖幾筆勾勒,卻典型地展現了廉、藺二人,一精明一魯莽,然都公而滅私、大義為國的精神面貌。并且,廉頗與相如的言行,又處處用對比手法來表現,雙方互為映襯,相得益彰。同時,“舍人相與諫” 又從側面有力地襯托了廉、藺二人的形象,真是交相輝映,立體展示,匠心獨運。
上一篇:玄燁《寬限墾荒起科諭》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