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翱
愁生山外山,恨殺樹邊樹。
隔斷秋月明,不使共一處。
南宋亡國之后,詩人改名換姓,遁跡山林,表現出高尚的氣節。在一個明月皎潔的秋夜,登上高山,睹物傷情,抒發了郁積在心頭的獨特感受?!俺钌酵馍?,恨殺樹邊樹?!睂懢笆銘岩夂笳?、暗示,山外之“山”,樹邊之“樹”,是借指被元軍侵占的領土,乍一瞥見,愁腸百結,恨緒難平?!俺钌?、“恨殺”二語,使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溢于言表。詩以透過一層的寫法,構成工巧而奇特的對偶句,而蘊含了江山易主、家國滄桑之感。
上兩句寫所見、所感,為后兩句的即事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案魯嗲镌旅?,不使共一處?!彼嗝聪M矍暗摹吧健焙蜕磉叺摹皹洹蹦堋案魯唷泵骼实摹扒镌隆?,使自己望不到那山外之“山”和樹外之“樹”,好使自己不致與之“共一處”。由于詩人當時已處于“無處堪揮淚” (《書文山卷后》)的境地,因此這“不使共一處”五字,其中包含著多少悲憤,多少感慨,以及對元朝勢力的厭惡之情,也表明作者守節不屈,誓不與元統治者共處的決心,忠憤抑郁之情見于言外。這是詩人忠貞品格的真實寫照,使全詩彌漫著一片悲愴壯烈的氣氛。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睹物傷情之作。用隱曲之筆而情溢言表,語言精煉自然,涵意耐人尋味,在宋詩中獨具一格。
上一篇:《秋夜二首·朱淑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秋日二絕(其一)·范成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