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書邊事》唐詩賞析,《書邊事》原文與注釋
張 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①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③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④
【注釋】 ①調 (diao) 角:吹角。斷:盡,占盡。②春風句:意思是說時間雖已清秋,青冢上卻還如沐春風 (指草色尚青,遇秋風而未變白)。青冢 (zhong):指昭君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據傳塞外草白,昭君墓上草色獨青。梁州:唐時梁州治所在今陜西南郊。③窮邊:絕塞,極遠的邊塞。④蕃:指吐蕃。此句喻蕃人之長欲南附。作者《再書邊事》云: “羌戎不識干戈老,須賀今時圣主明?!?/p>
【鑒賞】 安史之亂后不久,河西、隴右一帶便被吐蕃長期占領。直到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沙州義軍首領張議潮,出兵收復失地,并遣兄張議潭奉圖入朝,大中十一年(857),吐蕃將領尚延心以河湟降唐。自此,唐朝西部邊境一度恢復和平安寧局面,這便是本詩寫作背景。
首聯呈現的便是一幅邊塞安寧的圖畫。清秋時節,長空如洗,悅耳動聽的笛聲婉轉回蕩。但見征人倚樓,神情安閑,似乎在品味那悠揚動聽的角聲,欣賞邊地迷人的秋色?!罢{角” 與 “清秋”,韻味與色調水乳交融于一體,構成一個令人爽心悅目的清幽意境。不用“守” 而著一“倚” 字,凸現邊關安寧,征人無事之情景。
頷聯 “春風” 句并非實指,而是虛寫。意思是說邊關安寧祥和,民族和睦相處正是人們之夙愿,昭君也和她墳上之青草一樣,長青永垂?!鞍兹铡?句是實寫,意謂夕陽輝映下的梁州城,金輝一片,好一派日麗平和的迷人景象。一虛一實,既寫出了邊地和平安寧的景象,又抒發了飽經戰亂之苦的人民對和平安寧生活的長期夙愿。
頸聯有兩層意思; 一是 “大漠” 與 “窮邊” 所表現的邊塞廣漠遼闊之意境,二是在 “無兵阻” 和 “有客游” 的鮮明對比中,對于上面和平安祥的邊地風光進一步渲染點化。
尾聯運用生動的比喻,將渴盼民族團結和睦友好的滿懷激情推向高潮,使全詩的意境更進一步。吐蕃同胞的情誼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 這不僅是詩人的美好愿望,而且反映了身受戰亂之苦的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
全詩將邊關所聞、所見、所望、所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意境高闊而深遠,晚唐詩歌中如此格調高昂的詩作并不多見。
上一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詩賞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張喬·書邊事》唐詩賞析,《書邊事》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