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①》唐詩賞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與注釋
王 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②
【注釋】 ①山東:指華山以東。②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禍。
【鑒賞】 這首詩作于開元七年 (717),當時王維十七歲。與他后期那些精美的山水田園詩相比,這首詩顯得質樸自然,但是感情敦厚。其中 “每逢佳節倍思親” 一句已成為自古至今離鄉背井的游子表達思鄉之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先看詩題。“九月九日” 是重陽節,“山東” 指 “華山以東”,當時王維正在長安,長安地處華山以西,故稱故鄉蒲州 (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 的兄弟為 “山東兄弟”。由詩題可見這首詩是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
首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強調自己在長安的孤獨遠親的感受。開篇便是一個 “獨” 字,是一重強調。“客” 字,是第二重強調。連用的兩個 “異” 字是第三和第四重強調。在簡簡單單的七個字中,這樣反反復復的強調是有著相當大的藝術震撼力的。特別是兩個 “異”字的重復使用。試想若是換去一個,不說異鄉,而說 “他鄉”,這種震撼力便大大減弱了。聯系王維生平,當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長安是繁華帝都,但是周圍的環境越熱鬧,就越顯得詩人孤獨無依。這正是所謂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第二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描述了一種人人皆有的體驗,并用簡潔質樸的七字表現了出來。思鄉之情或許時時天天都有,但是往往在佳節到來之際會顯得格外濃烈。這或許是因為佳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或許是佳節連帶著許多美好的回憶。詩人敏感地捕捉到這種感受,用一個“倍” 字突出佳節時分的思鄉之情的格外濃烈。
第三句與第四句展開聯想,不再說自己思念家鄉親人,而是想象家鄉的親人思念自己。他描繪了想象中的一幅畫面: 遠在華山以東的兄弟在重陽節插著茱萸登高,他們會想起身邊少了我一個呀。這兩句構思極巧,仍是寫思鄉,卻不說自己思念,反說家人對自己的思念,表情達意曲折有致。前人評這兩句道:“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此評甚是貼切。
此詩雖看似簡單平易,卻蘊含思鄉的濃烈之情。千百年來,多少作客他鄉的人都被這首詩深深感染,這種藝術力量,來自它的質樸、自然與高度的藝術概括。
上一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詩賞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張喬·書邊事》唐詩賞析,《書邊事》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