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送陳章甫》唐詩賞析,《送陳章甫》原文與注釋
李 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①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②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③
【注釋】 ①虬:卷曲。顙:腦門子。②飲:使喝。皆:一作“如”。③故林:猶故鄉。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主題在唐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寫出新意很不容易,李頎這首送別詩就有它的新意所在。與其他敘事性的詩歌一樣,前兩聯是交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詩歌先用了幾種常見的意象提供這些信息。南風、大麥、棗花、桐葉營造出初夏的季節。第二聯是說送人還鄉。三四兩聯正面描寫陳章甫其人心胸坦蕩、形象高偉、滿腹經綸和志操高遠的品質。五六兩聯才寫到送別之前的情景,兩人飲酒作別時,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陳章甫的不甘風塵、高潔無倫的節操。七八兩聯直寫送別,以黃河之浪和渡口之險象征人生路途的艱難。第八聯的意思是,作者對陳章甫離別歸家的一種感傷,“鄭國游人” 指陳章甫,“洛陽行子” 指作者自己,其實這兩句是互文的手法,他們兩人都是客游鄭、洛 (是同一個地方) 的游子,歸去的雖然是陳章甫,而作者何嘗沒有此意! 嘆息的雖是作者,而陳章甫難道沒有嘆息! 作者借送別落魄之客抒寫自己的不遇之悲。最后一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此詩有別于其他送別詩的地方,它是說,聽說因為不得志而被迫辭官歸隱家鄉的老朋友很多,而他們歸去之后,現在的處境和心情又該如何呢?言外之意是,有才能者 (與作者相識的朋友們自然都是才學滿腹的) 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只好紛紛退隱山林,他們罷官了,真能縱情山水,忘憂解愁嗎?但愿如此,希望失意的陳章甫真正能找到精神的歸宿,也暗示自己雖然現在還在尋找機會,但將來也必然要走上這條退隱之路。
此詩在結構上很清晰,除末句外,都是兩聯為一組,表達的意思也是一層一層展開的。理解這首詩要掌握兩個關鍵。一個是古人尤其是唐代人對政治理想充滿高漲的熱情,一般讀書人所走的路是 “讀書——漫游——科舉”,一部分入仕的人走上為官之道,另一部分失意之人流落江湖,最后只好退居山林,似乎沒有第三條路可走。此詩送別的地點在洛陽,說明他們是在政治中心尋找發展的機會,但是一直都是懷才不遇、憤懣伴隨著這些讀書人。此詩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種不遇之悲。第二,此詩運用了一種主客體互相照應的寫作方式,即,凡是寫到對象時,都是一面鏡子,從對象身上正可見作者自己的影像。陳章甫不得志,其實也是說作者自己不得志; 對象的心胸、學識和節操其實也是作者自己品質的寫照; 陳章甫要歸隱舊林,是說自己也有此意。所以,雖說是送別詩,其實也是明志詩,這就是此詩的妙處所在。
上一篇:《韋應物·送楊氏女》唐詩賞析,《送楊氏女》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陳子昂·送魏大從軍》唐詩賞析,《送魏大從軍》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