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調(diào)詞①三首》唐詩賞析,《清平調(diào)詞三首》原文與注釋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②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③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④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⑤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⑥
【注釋】 ①清平調(diào):《太真外傳》: “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數(shù)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子弟中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 ‘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 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xué)士李白立進(jìn)《清平樂》 詞三章。白承旨,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捧詞進(jìn),上命梨園子弟略約詞調(diào),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桃酒,笑領(lǐng)歌辭,意甚厚。上因調(diào)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妃飲罷,斂繡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xué)士。” 《通典》: “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之遺聲也”。②群玉山: 《穆天子傳》: “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 《山海經(jīng)》: “玉山,西王母所居也。” 郭璞注: “此山多玉石,因以為名。” 會:應(yīng)。瑤臺:即昆侖瑤臺,傳說是西王母之宮。③紅艷:指牡丹花的艷麗。這里比喻楊貴妃之美。露凝香:指牡丹花承雨露而芳香四溢。這里比喻楊貴妃之受寵幸。云雨巫山:用宋玉《高唐賦》 中典故,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事。枉:徒然。④借問:相當(dāng)于請問。可憐:可愛。飛燕: 《漢書》:“趙成皇后,本長安宮人,及壯,屬陽阿主家,學(xué)歌舞,號曰 ‘飛燕’。成帝嘗微行出,過陽阿主,作樂,上見飛燕而悅之,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fù)召人,俱為婕妤,貴傾后宮。許后之廢也,乃立婕妤為皇后。皇后既立后,寵少衰,而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舍。” 《西京雜記》: “趙后體輕腰弱,善行步進(jìn)退,女弟昭儀不能及也。但昭儀弱骨豐肌,尤工語笑,二人并色如紅玉,為當(dāng)時第一,皆擅寵宮中。” ⑤名花:指牡丹花。傾國:漢李延年《佳人歌》 中有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之句,后世用來作為美女的代稱,這里指楊貴妃。⑥解釋:消除。這句是說,對著牡丹花和美人,即使有無限的春愁春恨,都可以消散。沉香事: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在唐興慶宮龍池東。
【鑒賞】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李白奉詔寫的新樂章。三首詩時而寫花,時而寫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語似淺而寓意深。
第一首贊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以白云和牡丹比喻楊貴妃的服飾容貌美艷動人。兩個“想” 字一筆兩到,把唐玄宗此時最為得意的“名花” 與“愛妃” 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猶如貴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恰似貴妃的花容月貌。接下來的詩句也是筆筆是花,又句句寫人。在明媚的春風(fēng)中,亭檻下,那風(fēng)華正茂、光彩照人,展示著造物絕妙手筆,使唐玄宗心馳神往的到底是怒放的牡丹?還是貌若天仙的美人?抑或是兩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接著詩人放開筆墨,從眼前實(shí)際的景物移開,轉(zhuǎn)換成天上仙境,說這樣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見到,也只應(yīng)該在瑤臺仙境碰上。言外之意,這種難得的盛事,即 “賞名花,對愛妃”所帶來的極大的感官享受與心靈美感,不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象的。詩人將楊貴妃比作嬌艷的牡丹,又比作瑤池天女下凡,雍容華貴,巧奪天工。
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備受恩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如同楊貴妃受唐玄宗寵幸之意。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反襯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xiàn)實(shí)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所以連神女也不如楊貴妃幸福。最后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于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說趙飛燕美貌還得依靠濃妝淡抹,哪里比得了貴妃不施粉黛“天生麗質(zhì)” 呢! 這首詩著重從傳說與歷史兩方面,抑古尊今,既贊美了楊貴妃的非凡氣度,又突出了她在嬪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第三首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無限寵愛。李白不再借用比喻、傳說、神話等手法,而是放筆直書,牡丹乃國色天香花,楊貴妃是傾城傾國貌,詩人用 “兩相歡” 將其與盛開的牡丹相提并論。而“帶笑看” 三字又將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與君王三者合一,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君王的關(guān)愛與恩澤,花草也罷,花容也罷,哪來如此的風(fēng)光和體面? “春風(fēng)” 一詞歷來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詞,所以這里是一個雙關(guān)語。說君王心中哪怕有再多的煩惱,只要和貴妃一起來到這沉香亭畔的牡丹園中,也會被化解得無影無蹤了。這首詩運(yùn)用的藝術(shù)手法主要是比擬,以牡丹與春風(fēng)的和美比擬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恩愛,十分新穎。
上一篇:《王維·洛陽女兒行》唐詩賞析,《洛陽女兒行》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王勃·滕王閣詩》唐詩賞析,《滕王閣詩》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