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
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
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這是詩人的早年之作,詩中充滿豪氣,與他后來“如咽露秋蟲,舞風病鶴”(洪亮吉《北江詩話》)的多數詩篇判若兩人。《少年行》,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類,本出于《結客少年場行》,多詠年輕人輕生仗義、任俠游樂之事。此詩抒寫了向往建功立業的豪情,風格明快,意境壯美。
前兩句直吐懷抱。“作健”,成為一個健兒,語本北朝民歌《企喻歌》“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詩人認為,“沙場”是他殺敵報國、實現人生理想的最佳選擇。唯其如此,他想象當自己在接戰的前沿戍守與戰斗時,登高望遠,只會目光向前,而決不致回頭望鄉、作感情脆弱的兒女之態。這兩句感情磅礴,一氣呵成,在同一主語下,連用“作”、“向”、“登”、“望”等富于動態性的詞,一個行進中的胸懷大志的詩人形象宛然在目。如果說前兩句還只是在直抒時帶出詩人的自我形象,那么,后兩句的筆墨就全集中在詩人自我形象的刻畫上了。后兩句也是詩人的想象之詞。“太白”,山名,在今陜西省的周至、眉縣、太白等縣間。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這里的“天尺五”,也是山高近天的意思。詩人想象自己正寶刀在手,站在高高的太白山上,幾乎頭頂青天。其時,月色朗朗,月光刀光彼此輝映,分外明亮。詩人為自己塑造的是一個高大光輝的理想化的形象。為了突出形象之“高”,讓人物站在以高聞名的太白山上;為了強調其高,連用了兩個“高”字,又用了表示距離的數量詞“天尺五”加以具體化。為了突出形象之光輝照人,不僅讓人物手握光可鑒人的寶刀,而且又讓明月照臨,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煥發。
黃景仁生于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的乾隆盛世,表面繁榮的景象使他對實現理想抱有希望;在唐代詩人中,他又最推崇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于是在他前期創作中出現了《少年行》這樣格調昂揚、意境壯美、充滿奇思異想的浪漫主義的詩篇。而當他入世漸深,看到了現實的種種弊端,也看清了個人“才高不遇,孤客酸辛之況”(洪亮吉《北江詩話》)時,詩作的理想色彩漸淡,內容變為多寫愁苦,情調也變得凄婉感傷了。前人概論黃景仁的詩為:“黃生抑塞多苦語,要是饑鳳非寒蟲。”(張維屏《題黃仲則詩集》)又說:“生平于功名不甚置念,獨恨其詩無幽并豪士氣。”(洪亮吉《國子監生武英殿書簽官候選縣丞黃君行狀》)唯其如此,表現了獨特風貌的《少年行》更值得我們珍惜。
上一篇:翁方綱《韓莊閘二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問陶《讀《桃花扇》傳奇偶題八絕句(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