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四大家族最后的掌門人
上回說到妙玉的結局只怕與賈雨村是脫不了干系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正如上一回所提到的,石呆子的故事乃是妙玉的結局預演,試想以妙玉的性格,若有人要索取她心愛的東西,一定也是和那石呆子一樣,無論對方怎么出價,出什么價,全都抵死不從的。那么這個時候當然就需要賈雨村這樣的角色上場了,沒了賈府這座靠山,妙玉這樣草芥一般的弱女子,再心高氣傲又能如何?石呆子畢竟是個男人,大不了拼命而已。而妙玉則恐怕連死都很難,所以判詞才說她“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又在曲中進一步闡明了她的結局之悲催:“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這“風塵”二字,有研究者說未必是指風月場所,可能只是泛指世俗,我卻以為此二字必指風月場所無疑。明清時期的“淪落風塵”一詞是專指娼妓生涯,“終陷淖泥中”分明是淪落的意思,更何況“骯臟”二字,再加上后面的注解“無瑕白玉遭泥陷”,曹公一直在反復地強調妙玉的悲慘結局。雖然我也不希望妙玉墮入青樓,但是《紅樓夢》本就是一出悲劇,什么是悲劇啊?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前文我曾提到過史湘云都保不準和唱曲的云兒之間將來有些牽連,何況妙玉呢?!
結合上一回所闡述的內容,我想很可能薛蟠是最后的既得利益者。薛蟠外號“薛大呆子”,中國有句老話:呆人有呆福。誰知道會不會讓他享了齊人之福呢?!不過也許妙玉歸了賈璉亦未可知。那妙玉先許了賈珠未果,日后機緣巧合隨了賈璉,也算是珠聯(璉)璧(玉)合了,這樣將她安在十二釵正冊內就更加合理了。且賈府中對賈雨村有較深了解的,非賈璉莫屬,他倆結伴護送林黛玉回京的漫長旅途中必然是朝夕相處,彼此都有了深刻的了解。那賈雨村得王子騰保薦,一路飛升,一直做到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但在第七十二回,書中借林之孝之口道:“方才聽得雨村降了,卻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而賈璉立刻說:“真不真,他那官兒也未必保得長。將來有事,只怕未必不連累咱們,寧可疏遠著他好。”可見賈璉深知其人。不過賈璉也不是什么正義的化身,這兩人保不準哪天為了某個利益點就搞到一起了,而妙玉作為酬勞的方式之一,就被賈雨村當成禮物送給賈璉了。
又或者薛虬成了四大家族揮斥方遒之人?此話怎講?這就得重新來看看薛虬是怎么來到賈府的。他是聽說了鳳姐兒的哥哥王仁進京,所以帶著妹妹薛寶琴趕來同行的。他本身和賈府是沒什么瓜葛的,他的嬸娘薛姨媽寄居在自己的姐姐王夫人家,而他如今和王夫人的侄兒同行,理所當然就進了賈府。書中沒有直接描述薛虬的長相,但是通過一干觀眾的嘴把這個帥哥夸了個透。書中第四十九回,寶玉對襲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們還不快看人去!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像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
后面又將薛虬和薛蟠兩兩對照著寫,一個是呆霸王,只知道吃喝玩樂;一個卻主動承擔起各項工作責任,而且薛虬兄妹從小就跟著父親各處游歷、經商,給他個平臺隨時都能唱出大戲的角色;所以假如薛蟠能成為那個享齊人之福的人,那么各取所需,呆霸王就當個傀儡繼續高樂好了,而薛虬以及前面提到的賈蕓則成為四大家族最后叱咤風云的人物。不過想把這個設想一步步落實,恐怕就真得重新著書立傳了,非此文所能表述了。
行文至此,總算把這三個半人都給交代清楚了,但一定有細心的讀者發現我漏掉了一個人,其實并非遺漏,而是刻意留到最后再來說她的,此人便是秦可卿。她既是寧國府的長房長孫媳婦兒,又是十二釵正冊中人,既是賈母最得意的重孫媳婦,又是警幻仙子妹妹的化身;更是集黛玉、寶釵、香菱于一身的人物。尤其是前幾年作家劉心武先生以她為切入口新解了《紅樓夢》,所以我也在糾結該如何講述此人,劉老先生的許多觀點都非常新穎獨特,且跳出書外,結合曹公家族以及清朝歷史變遷進行了深入研究,更了不起的是發揚了自己作家的長項,寫了本小說與自己的研究成果相配套;諸位看官如有興趣,可找來看看,很有意思。
而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不要跳出書外,以書中人解書中人吧,若能把這幾個主要人物都找到個合理的結局已經不枉自己作為一個紅學的業余愛好者了。何況我也有個自己的小見識:許多作家寫作都會在身邊尋找素材,也會把自己作為原型,但又有誰會把生活原型原封不動地搬入作品的呢?那豈非干脆叫某某傳了嗎?只因為曹公此生雖也寫過一本關于怎么扎風箏的書《南鳶北鷂考工志》,一本記載工藝技術性的作品《廢藝齋集稿》,但正經傳世的小說就這么一本,所以后人難免就會時刻把他本人套入書中了。
那么我打算怎樣來說這個秦可卿呢?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篇:紅樓夢《吵架小能手》解讀
下一篇:紅樓夢《妙玉》解讀